-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6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01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此地地名「麻豆」應是翻譯自平埔族西拉雅族麻豆社(Mattau)之社名。所謂「麻豆社」原本之根據地即為今日麻豆鎮之所在處,此亦為西元一六○○年代時荷蘭人為教化平埔族而建設教會堂及學校之所在地,當時荷蘭人多稱此地為「Mattau」。鄭氏來台從事墾拓活動之後,漢族移民之足跡逐漸遍及此地附近一帶地區,清雍正十二年(西元一七三四年)時,正式以「麻豆」為主要地區建立一堡,取名為「麻荳堡」。而所謂「麻豆街」之名,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年)出版的《台灣府志》〈續修〉中之記載:「倒風港分三支,西南為麻豆港。」可知昔日麻豆乃原依急水溪而形成一港,而沿著曾文溪流域的古麻荳堡之內,今日麻豆鎮內的「磚子井」、「溝子墘」、「寮子廓」、「安業」、「謝厝寮」等諸庄一帶原本皆為溪埔荒廢地區,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一七七八年)才開始由台灣道八房吏員出資招佃進行開拓墾殖,故清時此地方所繳的官租,多習慣稱之為「道八房租」。
此地古來即為柚類水果之特產地,並素以「麻豆文旦」著名。關於「麻豆文旦」之起源,根據日時明治三十四年(西元一九○一年)台南縣所進行的調查,清康熙四十一年(西元一七○二年)時有安定里西堡鄭拐庄人文旦,自大陸輸入柚苗,並從事栽植,後歷經數年,麻荳堡人郭藥因故分得數株,試種於自己的庭園,其結出之果實有甘酸適當之美味,甚得當時世人之讚賞與喜愛,於是漸漸移殖於附近各地,並以「文旦」之果名著稱於世。
文山: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