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5-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88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1243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咖啡豆是咖啡果實內的種子,將咖啡果實放在強烈陽光下曝曬,直到外殼破裂才取出種子,這種方法稱為“非水洗式”或“自然乾燥式”。另一種方法是將咖啡果實放在水槽閃,泡水軟化再除去果肉的“水洗式”。
水洗式的精製過程是將收穫的咖啡果實被入水槽內,浸泡24-48小時。這樣只有成熟的果實會下沉,而未成熟的果實會浮在水面上,這樣便可挑選出成熟的果實。之後放入果肉去除機中,去除外皮與果肉,只留種子,接著將這些種子放入發酵槽中半天至一天的時間,如此殘餘在種子上的果肉殘渣即會因發酵而掉落。最後用水洗淨,經日光曬乾,用脫殼機去除種皮即成。
中南美等生產國家,都是在有豐富水源與精良設備的農園內處理這項程序。由於泡在水槽裡發酵的過程中,無法避免酸味的產生,有時亦會攙入其他雜味。但這種制法雜物較少,並可挑出未成熟的咖啡豆,故外觀及品質上皆較優良。
非水洗式又稱為自然乾燥式,是將咖啡果實攤在陽光下,經充分乾燥後,送入脫殼機內去除果肉及銀皮,以獲得咖啡豆。非水洗式的作業程序比較單純,只要程序管理完善,即可獲得成熟及品質優良的咖啡豆,但是這種方式容易受氣候影響。且不完全豆的混入比例甚高。此外,利用此種方法處理的咖啡豆,飲用時常帶有一股泥土的味道,而且不適合長期保存。埃塞俄比亞,也門,及巴西產的絕大部分咖啡豆,以及多數的羅巴斯塔種咖啡豆,皆採用此一方法精製。
轉自:咖啡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