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4-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66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1058
- 相冊
- 2
- 日誌
- 20
    
狀態︰
離線
|
常聽說,香濃的酒,清淡的茶。很少說,香濃的茶。為什麼呢?追問這個問題,就是進一步了解茶的開始了。茶到濃時,通常會伴隨著澀重,苦重,令人很難接受。澀和苦都是人不大喜歡的。茶要避免苦,澀,只有選擇清,淡。這也是綠茶,鐵觀音走俏市場的原因。但綠茶,鐵觀音通常都是飄香,滋味不足,層次單一。我們平時衝泡茶,也充分注意到這點,技巧地選擇投茶量,水溫,浸泡時間,力求沖泡一杯適中可口的茶。過濃時,會太苦澀;未到,會茶,水分離。這都是沖泡的功效。在沖泡中,發揮了茶的好,迴避了不好。
如果能讓茶完全地表現原本的真性,這樣對分辨優劣就客觀了。本人得出一個簡便的方法。先此聲明,這是本人以身試法,得出的經驗,並沒有科學驗證。有興趣的,可試之。試過好的,可繼續。沒有強加於人之意,只是說說個人的心得而已。
方法:稱6克待試的茶,用1300毫升純淨水。冷水連同茶,一起煮。待煮滾後,再煮15-20分鐘。茶味基本完全釋出。將茶湯,葉底分開倒出,可看湯色,葉底,聞香,試味。這樣可一步到位,茶的好,壞,優,缺點都全部展現出來。會更客觀,全面辨別該茶,是否值得喝,是否值得存放。茶能否可以煮?我沒有科學的證據。只能說點客觀的現象,供大家參考。我們的祖先開始都是煮茶的。茶山上的茶農到現在,大都還是喜歡煮茶這個習慣,只不過他們用老葉黃片來煮,好的茶留著賣錢。看不出他們有任何不妥。我自己也長期煮茶喝,也沒有感覺副作用。根據個人經驗,沖泡跟煮茶對比,無論怎樣沖泡,茶內質的釋出,都達不到煮茶的三分之一,煮茶可以更全面,更客觀的鑑別茶。
好的茶煮出來,湯色稠濃,但清澈,通透,油亮,口感,濃厚,但清爽,細滑柔潤,回甘生津,但不澀,甜,苦平衡,層次豐富,回味無窮;香氣,幽沉,入水,口齒長時間留香,喉韻,咽喉甘涼,滋潤,暢通;身體,溫暖,鬆散,安神,但不亢奮。令人念念不忘。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好茶,你會時常想到她。想起她,心裡就甜滋滋樂悠悠地高興,總要喝到她才舒服。她成為身體與精神的需要。不好的茶煮出來,湯色渾濁,澀,苦難喝。簡直喝不下去,永遠都不想再喝。
好茶是不怕煮的,但不好的茶,是經不起煮的。這裡順便說一下,煮好的新茶香濃,潤厚,平衡,不刺激,不生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茶既香濃又好喝,身體又感覺舒服。恭喜你!你找到了一款很好的茶,這是一種緣分。這跟人錢多,錢少;喝茶時間長,短;茶貴和便宜,沒多大關係。好茶不是人人都遇上的。請珍惜,感恩吧!愛茶的人,找到一款好茶,是一種幸運與幸福。新茶友學會試茶的方法,可走少很多彎路,也可為自己找到適合的好茶,增添可能性
轉自:普洱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