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8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鹿耳門聖母廟(天上聖母)(16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3-11 17:16: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台南市正統鹿耳門聖母廟

 

 

 

 

 

 

 

 

 

 

 

 

 

 

 

 
一、廟史略述

明末西元一六四一年前棲居於鹿耳門之漁民,隨奉天上聖母之神靈,於鹿耳門嶼築草廟奉祀至今約三百六十年,明永曆十五年﹙一六六一﹚鄭成功順利登陸擊潰荷蘭軍,因感念媽祖神恩,翌年乃重建聖母廟,又添建兩廂之文館及武館,供奉隨軍之三尊媽祖神像,並豎旗杆以誌其功德,為台灣官建第一座廟宇,後因清道光及同治年間遭兩次洪患沖毀,聖母等諸神像寄奉海安官,並在水仙官寄普,至日據時代民國七年﹙一九一八﹚二建聖母廟始迎回奉祀,迨至民國七十年三建聖母廟落成安座,並正名為「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廟殿建坪二萬餘坪,仿北京紫禁城宮殿式建築,三落五殿,神殿巍峨,冠甲遠東。

二、寺廟特色

三尊聖母神像其中鎮殿大媽、二媽是軟身具真人神采,又媽祖等神像經藝術史家鑒定是明代的傑作,具藝術與宗教之意義。
鼓樓下有一鱷魚神木長八.七公尺,直徑一.二公尺,重一萬餘斤,係民國六十五年在台北六張犁出土,經台大教授鑒定為無價之寶香柴,價值五百萬元以上,年代有八百年之久,為稀世罕物。
五王殿之五王船係於民國二年﹙一九一三﹚由福建湄洲漂來.,迄今仍維持原狀奉祀,船內有鹽包、米包、糖包等供乞求吃平安。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誕辰。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非常熱鬧。最古老的澎湖馬公天后宮,被中華民國內政部列為一級古蹟。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州娘媽等。媽祖的兩大部將,是為媽祖察、聽世情的千里眼與順風耳。

相傳媽祖俗姓林,出生於中國福建省莆田湄洲島,一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小名默娘,因此又稱林默娘。自北宋開始受人建廟膜拜,逐漸傳播到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省分,並向海外的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傳布。

在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期,是媽祖信仰向海外傳播的一個高峰。此外,隨著大量而不間斷的華人海外移民活動,媽祖信仰的傳播範圍更廣、更深,各地華埠(尤其是沿海地區)多可見媽祖廟的蹤影,譬如日本長崎、橫濱的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玻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乃至於歐洲和美洲也開始有了媽祖廟。

媽祖的影響力由湄州島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華人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海神的代表。

媽祖的誕生地福建是中國大陸媽祖信仰最盛的地方,僅在媽祖的家鄉莆田一地,就有不下百座的媽祖廟,在民國以前,福建沿海各府縣,每縣都有幾十座媽祖廟[4],如今,福建各地的媽祖廟數量仍十分龐大,香火旺盛。媽祖文化甚至深入到內陸的閩西客家山區。福建的媽祖廟中有三座被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媽祖信仰遭到嚴重的打擊,許多宮廟和神像被毀。譬如媽祖信仰發源地湄州島上的廟宇和相關文物,就在文革中被摧毀殆盡。只有少數廟宇如莆田文峰宮,在文革時將媽祖神像藏於郊區的古井中,保住了神像。泉州天后宮則是因為曾被當作工廠使用,因此躲過被摧毀的命運。改革開放後民間信仰逐漸恢復、加上兩岸交流和統戰因素,媽祖信仰重新活絡。又因為媽祖信仰中獨特的「進香、刈火」習俗,台灣各媽祖廟為求增加本身與祖廟的連結,紛紛前往湄州捐獻資金興建宮殿或牌樓等建物,使湄州島上的媽祖宗教建築迅速增加,但整體來說大陸上的媽祖信仰仍遠不及台灣的熱度。

媽祖信仰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由於漢人移民多自中國大陸渡海而來,且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媽祖成為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僅台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

台灣著名的媽祖廟,有台中大甲鎮瀾宮、雲林北港朝天宮、彰化鹿港天后宮(新舊祖宮)、嘉義新港奉天宮、嘉義東石鄉笨港口港口宮、嘉義朴子配天宮、臺南市大天后宮、彰化市南瑤宮、台南顯宮鹿耳門天后宮、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苗栗竹南中港慈裕宮、苗栗竹南龍鳳宮、苗栗通霄拱天宮、臺北市松山慈祐宮、臺北市關渡宮、臺北市西門町媽祖廟、台北縣新莊慈祐宮、板橋慈惠宮、屏東縣屏東市慈鳳宮、屏東縣里港鄉雙慈宮,以及高雄市旗津旗後天后宮等。

所謂的「迎媽祖」(也作「迓媽祖」),是到外地去迎一尊本地居民普遍信仰或有淵源的媽祖來參與巡境的活動。不管自己村裡或是共同舉行迎媽祖的區域是否已有一尊「在莊媽」或「在地媽」,都可能會往外地去迎媽祖。通常是往地域層級高一點的地方去迎媽祖。

大甲鎮瀾宮每年在媽祖生日前則舉辦「大甲媽祖回娘家」的活動。
北港朝天宮的「迎媽祖」,其熱鬧場面也與大甲媽祖出巡不相上下。

據說媽祖誕辰遶境的時候,必定會下雨。是因為大道公(保生大帝)當時被媽祖婆甩了,心有不甘的大道公(保生大帝)因此施法降雨,想要淋花媽祖婆的脂粉。媽祖婆也不甘受辱,在大道公(保生大帝)誕辰遶境時,必定會有大風來吹落大道公(保生大帝)的烏紗帽。

資料來源:來自網路上之搜尋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7 10:5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