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1-28
- 最後登錄
- 2019-6-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22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59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在西雙版納熱帶叢林裏有一種很不起眼的野果,其味道平淡無奇,也就沒有什麼食用價值。
但是嚼過這種果子之後,再去吃其他任何水果,即使又酸又澀的生果,味道會變得甘甜如飴。是故當地人稱這種果子為“神秘果”。
神秘果能化酸澀為甘甜,使人想起《莊子》裏的一句很著名的話——化腐朽為神奇。這句話是極具啟迪性的,可以說人類的許多偉大發明都符合這個道理,比如蔡倫發明造紙術,用的原料是破漁網、麻袋片之類“垃圾”。把那些廢物打成漿、製成紙,卻使人類的文明發生了劃時代的巨變。再如陶瓷,原來不過是一團爛泥而已,經過巧手的摶弄,再入窯高溫焙燒,終成精美的器皿。從“腐朽”變為“神奇”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人的智慧與勞動,是發生上述變化的最根本的作用力。如果沒有人的智慧與勞動的參與,它們永遠是一堆一文不值的腐朽之物。
那麼能化酸澀為甘甜的神秘果呢?它似乎比化腐朽為神奇還要高明,利用它的人不必付出什麼代價,就可以把不堪淺嘗的東西變得甘甜可口,於是也就可以飽餐“腐朽”了。然而,據植物學家講,神秘果的特殊作用,只不過是暫時地改變人舌味蕾的感覺,產生錯誤的味覺效應,而不像紙張、陶瓷那樣發生了性質的改變。這樣一解釋,就令人產生一點擔憂了,如若我們先嚼了神秘果,爾後吃下一大堆本不可食的酸澀生果,那麼會不會鬧肚子呢?我想那是肯定的,因為神秘果的作用只是欺騙了人的舌頭,絲毫也沒有改變酸澀生果的性質。而舌頭本是人體消化系統的一位忠誠衛士,它準確地嘗出入口之物的味道,報告給大腦,迅速作出可食或不可食的判斷。人體的健康很大程度是靠舌頭來保護的,否則不知會把多少有害有毒的東西吃下去,要了人的性命。但是舌頭畢竟不是萬能工具,在神秘果和類似神秘果的一些東西的神秘作用下,它也可能被蒙蔽、被欺騙。當愛嘗甘甜的舌頭衛士一旦上了當,它所管轄的“大門”自然洞開無阻,什麼臟東西、壞東西都可以鑽進去了。而舌頭的失職導致整個消化系統發生病變之後,舌頭這位衛士怎麼辦呢?如果它能想起自已的另一個特長,亦即舌辯職能的話,為了逃避責罰,自會巧舌如簧地大加辯護。起先可以說自己覺悟有限,毒藥——或者“炮彈”——包了糖衣,攻得我實在招架不住。這般辯解,至少還承認自己有失職之過。更精明的“舌頭”則會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把這次不幸當作反面教材。倘此“舌”從此拒絕神秘果,這樣辯解自然也能過得去。怕只怕更為了得的“舌頭”理直氣壯地宣稱這次鬧肚子根本不是什麼不幸,而是大大的好事。在神秘果的幫助下,我們經受了一場難得的實戰考驗,充分證明了我們的牙是堅硬的牙,我們的胃是頑強的胃,我們的腸是堅韌的腸……而上嘔下瀉一番正是一次徹底的吐故納新。今後我們還要更多地創造這種機會,接受更嚴峻的考驗,使我們更加堅強起來!
話說到此,我想連那位善能變味的神秘果先生也無顏再在此“舌”之旁侍立了。正像一幅漫畫:一口黑洞洞的無蓋井旁立著一塊木牌,上書“英雄井”,並附有說明:自從此井失去其蓋後,先後有多人不慎落井,因而涌現出十幾位捨己救人的英雄……
那木牌,不就是一枚神秘果的化身麼?它不過使人產生一種完全可以糾正的錯覺罷了。而在錯覺甚至錯誤的背後,卻有著一個變味的“化腐朽為神奇”者。或者不如乾脆稱其為“化神奇為腐朽”者。這世上不少人本來就善於搞變味效應,“英雄井”、“神秘果”之類的變味劑原本就是他們的產品。但願善良的人們將其視為一塊“此處危險”的警告牌,看見它就躲著、避著走,以免落入危險的境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