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6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453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黑茶中的四川邊茶生產歷史悠久,宋代以來歷朝官府推行“茶馬法”,明代(西元1371-1541年)就在四川雅安、天安等地設立管理茶馬交換的“茶馬司”。清朝乾隆時代,規定雅安、天全、榮經等地所產的邊茶專銷康藏,稱黑茶之南路邊茶。而灌縣、崇慶、三邑等地所產邊茶專銷川西北松潘、理縣等地,稱黑茶之西路邊茶。
黑茶之南路邊茶是採割茶樹枝葉經過加工而製成。南路邊茶的鮮葉原料較粗老,可手采也可刀割,手采老葉或當年枝葉;刀割當季或當年成熟新梢枝葉。黑茶之南路邊茶應加工方法不同,有毛莊茶和做莊茶之分。採割下來的鮮枝葉,殺青後未經蒸揉而直接乾燥的,稱“毛莊茶”。採割下來的枝葉,殺青後,還要經過紮堆、曬茶、蒸茶,渥堆發醇後再進行乾燥的,稱“做莊茶”。製成的做莊茶4級8等,黑茶之茶葉粗老含有部分茶梗,葉張卷折成條,色澤棕褐加豬肝色,內質香氣純正,有黑茶之老茶香,滋味平和,湯色黃紅明亮,葉底棕褐粗老。毛莊茶也稱金玉茶,葉質粗老不成條,都是攤片,色澤枯黃,內質不如做莊茶。黑茶之南路邊茶是壓制“康磚”和“金尖”的原料。
黑茶之西路邊茶的鮮葉原料比南路邊茶更粗老,採割當年或1-2年生茶樹枝葉,殺青後曬乾即可。黑茶之西路邊茶邊茶色澤枯黃,是壓制“茯磚”和“方包茶的原料,製造茯磚的原料茶含梗量約20%左右,而製造方包茶的原料茶更粗老,含梗量達60%左右。
文出:茶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