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1-6
- 最後登錄
- 2014-1-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4
- 閱讀權限
- 30
- 文章
- 9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尊人
中國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現形式上常見於對茶具的命名以及 對茶的認識上。茶人們習慣於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托 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 大。如果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為 「三才合一」
二、貴生
貴生是道家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義思想。在道家貴生、養生、樂 生思想的影響下,中國茶道特別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養 生的功能,以及怡情養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講究太多的規矩,而是從養生貴生的目的出發,以茶 來助長功行內力。如馬鈺的一首《長思仁·茶》中寫道:一槍茶,二 槍茶,休獻機心名利家,無眠未作差。
無為茶,自然茶,天賜休心與道家,無眠功行加。
可見,道家飲茶與世俗熱心於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貪圖功利名祿 的人飲茶會失眠,這表明他們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賜給道家的 瓊漿仙露,飲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體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 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當作忘卻紅塵煩惱,逍遙享樂精神的一大 樂事。對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調歌頭·詠茶》一詞 中寫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聲雷。
槍旗爭展,建溪春色佔先魁。
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
碾破春無限,飛起綠塵埃。
汲新泉,烹活火,試將來,放下兔毫甌子,滋味舌頭回。
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台。
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三、坐忘
「坐忘」石道家為了要在茶道達到「至虛極,守靜篤」的境界而 提出的致靜法門。受老子思想的影響,中國茶道把「靜」視為「四 諦」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時心境達到「一私不留」、一塵不染, 一妄不存的空靈境界呢?道家也為茶道提供了入靜的法門,這稱之為 「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聰明。茶道提倡人與自 然的相互溝通,融化物我之間的界限,以及「滌除玄鑒」「澄心味 象」的審美觀照,均可通過「坐忘」來實現。
四、無己
道家不拘名教,純任自然,曠達逍遙的廚師態度也是中國茶道的 處世之道。道家所說的「無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無我」。無我, 並非是從肉體上消滅自我,而是從精神上泯滅物我的對立,達到契合 自然、心納萬物。「無我」是中國茶道對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幾年來 台灣海峽兩岸茶人頻頻聯合舉辦國際「無我」茶會,日本、韓國茶人 也積極參與,這正是對」無我「境界的一種有益嘗試。
五、道法自然,返樸歸真
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質、行為、精神三個層次。
物質方面,中國茶道認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賜 的「珍木靈芽」,在種茶、採茶、制茶時必須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才能 產出好茶,行為方面,中國茶道講究在茶事活動中,一切要以自然味 美,一樸實味美,東則行雲流水,靜如山嶽磐石,笑則如春花自開, 言則如山泉吟訴,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應發自自然,任由心 性,好不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樸歸真,表現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 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靜、恬淡、寂寞、無為,使自己的心靈隨茶 香瀰漫,彷彿自己與宇宙融合,昇華到「悟我「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