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6-7
- 最後登錄
- 2024-7-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4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佛說天地八陽神呪經
No.2897 卷85 疑似部
這一部經在大藏經中是屬於"疑偽經",所以,可能是後人所捏造!
再來,如果細察其經文,會發現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1.夫天地之間。為人最勝最上者。貴於一切萬物。人者。真也正也。心無虛妄。身行正真。左[必-心]為真。右[乂-(必-心)]為正。常行正真。故名為人。是知人能弘道。以潤身。依道依人。皆成聖道。
這段經文以中文字"人"的兩撇作為解釋,可是佛陀時代是用印度的文字,不可能跟中文對得起來呀!
2.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諦聽。吾今為汝解說八陽之經者。八者分別也。陽者明解也。明解大乘空無之理。了能分別。八識因緣。空無所得。云何八識名為經。八陽名為緯。經緯相交。以成經教。故名八陽經。八者八識。云何名八識。眼是色識耳是聲識。鼻是香識。舌者是味識。身是觸識。意是分別識。六根是六識。含藏識。阿賴耶識。是名曰八識。明了分別八識根源。空無所得。即知兩眼是光明天。光明天中。即現日月光明。世尊。兩耳是聲聞天。聲聞天中。即現無量聲如來。兩鼻是佛香天。佛香天中。即現香積如來。口是法味天。法味天中。即現法喜如來。身是盧舍那天。盧舍那天中。即現成就盧舍那佛。盧舍那鏡像佛。盧舍那光明佛。意是無分別天。無分別天中。即現不動如來。大光明佛。心是法界天。法界天中。即現空王如來。含藏識天。演出阿那含經。大般涅槃經。阿賴耶識天。演出大智度論經。瑜伽論經。善男子。佛即是法。法即是佛。合為一相。即現大通智勝如來。
這段經文錯得離譜,首先,第七識是末那識不是含藏識,含藏識是第八識的別名才對!
"兩眼是光明天。光明天中。即現日月光明世尊。"這個經文沒什麼意義,為什麼
八識每一個識都要配一個天,還要現出對應的佛呢?
"含藏識天。演出阿那含經。大般涅槃經。"這段經文更誇張! "阿那含"是羅漢果位,應該是"阿含經"才對,而且,"大般涅槃經"是佛陀滅度之前所說的最後一部經,不可能在這部天地八陽神咒經裡面就提到大般涅槃經才是!
"阿賴耶識天。演出大智度論經。瑜伽論經。"這段經文更是超級誇張!! 大智度論是龍樹菩薩所造,龍樹菩薩是佛陀滅度之後幾百年才出生,佛陀怎麼可能會去引用這個後人所造的論呢?
所以,綜合以上幾點,我覺得這個"天地八陽神呪經"應該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說,不建議大家唸這一部經!
釋大寬 合十
轉貼-印光大師:念偽經有罪過念偽經有罪過
《地母經》、《太陽經》、《太陰經》、《灶王經》、《眼光經》、《壽生經》、《血盆經》、《妙沙經》、《分珠經》等,通是偽造。無奈女人見淺,故每信奉。但教彼念佛。如欲念經,當念《心經》,文少而義豐,功德無量無邊。此種偽造經,按理,念之尚有罪過。不過彼等以至誠心念,亦不能說全無功德,但只得誠心之功德,蓋小之小耳。曷若念佛念心經之為愈也。念佛念《心經》,功德如大海。念偽造經,或有一滴,或不及一滴耳。(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複李仲和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出自《印光大師全集淨土法要·經法疑偽篇》)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50577.htm)
轉貼-印光大師:造偽經罪大彌天
何可不在自心懺罪過,專靠偽經懺滅罪過乎。既信佛能度苦,何不念佛所說之大乘經,如《金剛經》,《彌陀經》,《心經》,《大悲咒》,《往生咒》,及《法華經》,《楞嚴經》等,以期滅罪增福乎。「焰口」,乃濟孤要法,反不相信。而群以破血湖,破地獄為必不可不作之佛事。自己不得真利益,反令知世理而不知佛法之人,謂此即是佛法。因茲生出種種謗法之胡說巴道,尚自以為是,一班瞎子,反奉為圭臬。如古文中,劉伯溫,書劉禹疇《行孝傳》後一篇文,可知偽造《血盆經》者,罪大彌天矣。(文鈔續編卷上·複郭介梅居士書二(民國二十年))
(出自《印光大師全集淨土法要·經法疑偽篇》)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show1_50578.htm)
謹恭請諸位參考
事實上!由於末法,有些聰明的眾生,可能因為看得較少經教,或是有其它原因,或以為佛經太少,於是自行撰寫、增加字數。
這兩部八陽神咒經,以竺法護所譯的,才是真佛經,另外提名三藏法師譯的,是偽經。
我們可以查
1、歷代諸藏收錄:
竺法護
http://jinglu.cbeta.org/cgi-bin/jl_detail.pl?lang=&sid=zrvqq
這部被大正藏收錄在「經集部」,並且其它歷代諸藏經皆有收錄,真經可信度非常高。
唐 義淨
http://jinglu.cbeta.org/cgi-bin/jl_detail.pl?lang=&sid=zuuqqp
這部被大正藏收錄在「疑似部」,並且許多藏經都沒收錄,偽經可能信非常高。
2、義理部份。
竺法護:
A、說八佛名號,並說稱八佛名號功德。
B、『所生處常遇「陀鄰尼」』,陀鄰尼是「梵語」,因為佛經是印度來的,所以常會有梵音譯音為中文字的事情。更加證實為真經。
C、說持八陽咒經,八陽指一開始所說的八位佛,佛如日能破諸闇,以持佛名號功德,能讓眾生離苦,常出現於大乘經教。
唐 義淨譯
A、沒把握說完全是偽,但極大可能本來是真經,再被後人自做聰明加入太多文字,也就是被「灌水」。
B、『人者。真也正也。心無虛妄。身行正真。「左[必-心]為真。右[乂-(必-心)]為正」。常行正真。故名為人。』很明顯的,佛經本來是印度來的,應是印度語系,如果要說明「人 」,怎麼會用「中國字」來說呢?
C、雖然此經也有很多梵音字,但上面的「人」中文字,就「破功」了。而且此經很明顯的把「其它」佛經的「文詞」拿來「套用」,但又不是從「義理」上來說,而是套給一個比較不相干的名詞上,這比較常出現在「後代人的開示」上,而非佛經原典哦!
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空。即是妙色身如來。』前三句是正法,但又為何跟「如來名號」扯上關係呢?
不過我們也不用「毀謗」這部經,雖然它可能是假的,或灌太多水,但整體來說也還好。只是有「真經可以依持」,那就依真經就好了。
2008-03-31 23:03:25 補充
嗯!那段我也覺得不錯!
義淨大師翻經的名單中,也見不到這部!古譯師翻的經典,都會有記錄的,古人也是很聰明的。所以它不是義淨大師「偽造」的哦!是後人造的,但卻「灌」上大師的名字 = =
所以我們學法不要「執異互相非」,知道他不是完整的佛經,有疑偽,但是裡面也有些「好道理」,也可以「尊重」它。
2008-04-02 00:34:31 補充
可能還是有人沒有看清楚,所謂「梵翻中義」、「梵音翻中音字」兩者的差別。
像楞嚴經中所說「破鏡鳥」,很明顯的,就是因為「印度」有一種「譬為不孝的鳥類」,但中國可能沒有,所以只好以中國有的「破鏡獸」這種「不孝獸」的「名字」代之,才好讓中國人一見名就了解。雖然名詞翻譯不同,但「義理」卻絲毫未偏。
2008-04-02 00:34:36 補充
但這裡的說明「人字」中國寫法,來解釋「真、正」,才是很奇怪的事情,「人道」眾生根本沒有「真、正」,而是依「業力因緣」而成就的。以次第來說,得人身的確有困難性,但佛陀可沒說「得人身才是好的」,是「正」所以得人身。因為有很多眾生,由本身業力因緣,雖得人身,受諸「苦難」,六根不具,一輩子都無法聽見「佛名」,何況聽聞「佛法」。
2008-04-02 00:41:35 補充
如果不是「讀」了很多高僧「譯經」的事蹟,讀過很多沒有被灌過水的「經教」,你真的不知道古代翻經是多「嚴謹」的事情,像這種為了一點「意思」而妄自「加、減句子」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
因為佛經的每一句,都代表「佛金口所宣」,自己沒有那種「智慧」,怎麼可能「亂加減」呢?古譯師之「用心」,顯少人知,因為現在資訊太發達,有一大堆「居士」都出「白話翻譯本」的佛經,但常常加入「個人見解、心得」的字句,或多加幾個「名詞」。
2008-04-02 00:58:35 補充
如果你讀過「金剛經」、「心經」的不同譯本,你就會發現「同一句話」,在「義理不偏」之下,祖師大德會「正向」翻義,或「反向」翻譯。
但這種「表面」上像是對,可是「義理」已經有「一點問題」的事情,是不會出現在「真經」上的,除非它只是被「灌水」加料而已。
2008-04-02 01:03:16 補充
來舉個例子:
1、本來佛說「二諦」,但天台卻出現「空、假、中」三觀。本來佛說「八識」,後來跑出「第九識」、「第十識」。這些都是祖師大德「權立」的方便,但祖師大德可不會說「這是佛說的」。反而祖師大德為這些「方便所立」作種種方便解說,來讓眾生更了解修行。所以祖師大德也「不會」將經教中佛說八識的部份,再加個「第九識」出現。
2、佛經中有一個公案,魔曾化現佛身,到一位長者居士前,說「六陰」、「十九界」、「十三入」,對居士說現在多立了。而居士經過思維,以智慧判斷應無此法,而安住不動,不為擾亂。而佛實說「五陰」、「十八界」、「十二入」。
2008-04-02 01:09:29 補充
3、現在所知的「父母恩重難報經」,也是偽經,只是它說孝道的部份也實在很好。但是說十月懷胎的地方,就知道「破功」了。不過很多人卻「努力的為這十月部份做解譯」,因為這些人可能沒看過「佛說胞胎經」、「修行道地經」,這兩部經都說有說十月懷胎,且皆以「每七天」為一週期說滿,我曾經比對醫學網站,它也是每一周為一期,結果讓我不得不「佩服」佛陀的智慧。反而恩重難報經所說,是「錯得離譜」,佛陀不是「不妄語」、「不異語」的嗎?比對後發現此「恩重難報經」,也發生跟八陽經偽經一樣,藏經未收錄的問題,且蓮池大師就曾說有偽經提「父母恩重」之名。
2008-04-02 01:11:52 補充
且佛經中,說孝道的經實在不少,蓮池大師的意思是,不必因為一個好的道理,而棄真經依偽經,但也不必「再謗偽經」。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為魔說」
這兩句「絕對」不可以分開來看!!!!!!
謹恭請諸位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