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05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0513
- 相冊
- 1
- 日誌
- 17
狀態︰
離線
|
俗話說“酒是陳的香,茶是新的好”,對於那些喜歡茶的茶友來說,喝“明前茶”就是嚐鮮兒。但是有誰能說清楚,是不是所有的“明前茶“都是最好的呢?
清明前,只有在江南茶區採摘製作的茶葉才叫“明前茶”
傳統觀點認為,只要是清明節前採摘加工的茶葉都叫“明前茶”,其實不然。
由於中國有南北氣候差異大,產茶區域廣的特點,我國的產茶區域分為四個區,即:西南茶區(包括貴州,雲南,四川三省以及西藏東南部),華南茶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海南等),江南茶區(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江北茶區(包括河南,陝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其中江南茶區為中國茶葉主要產區,年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2/3。
西南茶區和華南茶區的大部分區域地處中國南部,開春氣溫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中國傳統春節時就已經開始採茶,待到清明時,採摘茶葉已近兩個月;而江北茶區往往是在清明時,大部分產茶區還沒有真正開採。在江南茶區,早發品種往往在“驚蟄”和“春分”時開始萌芽,“清明”前就可採茶。由此而知,只有清明以前在江南茶區採摘製作的茶葉才可叫作“明前茶”。
“明前”好茶嫩度好,葉厚,無蟲害
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季,茶樹體內的養分得到充分積累,加上春季氣溫低,茶樹生長速度緩慢,因此,發芽數量多,芽密,芽壯,嫩度好,葉張厚。
另外,這一時期的茶葉其內含物豐富,水浸出物含量高,葉綠素含量也高,尤其是葉綠素甲含量較高,因此製成的綠茶色澤綠潤,沖泡後如朵朵蘭花或片片竹葉,視覺觀賞效果好。再者,氨基酸的含量相對於雨後茶更高,一些具有清香或熟栗香的揮發性成分含量較高,而具有苦澀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使得茶葉入口香高而味醇。
春茶期間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藥,茶葉無污染,因此春茶,特別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綠茶品質最佳的。所以,眾多高級名綠茶,諸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等等,均採製春茶前期,尤其是明前採製的茶葉,更是名優茶中的極品。
真正應該認識“明前茶”和“雨前茶”
近年來,人們買茶葉時都有一種偏好,那就是買茶葉要買最早,最嫩的,甚至只買那些由單芽製成的茶葉。其實不然,優質茶葉,並非越嫩越好,採摘幼嫩細小的單個茶芽製成的芽茶,外形的確美觀,但就內含物的豐富程度而言,是不及一芽一二葉的。以有著悠久歷史的龍井茶為例,其特級茶的原料就是一芽一二葉,從不採摘單芽作為原料。
社會上對“明前茶”的推崇,其抽象概念大於實用價值,審美意義大於飲用價值,喝茶者的虛榮心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為“明前茶”的數量少且珍貴,能夠喝上往往是有身份,有品位的象徵。
其實,“雨前茶”雖不及“明前茶”那麼細嫩,但由於這時氣溫高,芽葉生長相對較快,積累的內含物也較豐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鮮濃而耐泡。這一時期採製的茶不早不遲,是為正也,得季節之神髓,時節之精華,故為好茶。
再者,茶樹由於受氣候,品種以及栽培管理條件的影響,每年茶葉的開採時間是不一致的。大體說來,總是自南向北逐漸推遲,南北開採時間相差3-4個月。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區,甚至同一塊茶園,由於海拔高度和水肥管理的差異不同,採摘的時間也可能會相差5-20天。所以說,買茶時不能單憑茶葉採摘的季節來判斷茶葉的好壞。氣溫高的茶園可能在清明前就已經採過2-3次了,但有些海拔較高,茶園靠北的地方,過了清明節,還一次都沒有開採過。如果單純以採摘時間的先後來判斷茶葉的好壞,豈不是可笑!
“明前茶”,早且嫩,好看,“雨前茶”,好喝,有味。消費追求的東西不一樣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