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0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二十諸天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3-31 21:09:5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二十諸天



佛教中的二十位天眾護法神的總稱。它們大多來源於印度教中的天神,後來被佛教吸取,成為佛教的護法神。
而「天眾」,梵語Deva的意譯,音譯為「提婆」,「天」就是天神,是佛教五趣(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之一;六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亦是「十界」,又稱「六凡四聖」(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之一;與龍、夜叉、阿修羅、迦樓羅、乾闥婆、緊那羅、摩呼羅迦八類佛教的護法神眾合稱「天龍八部」。

二十諸天在一般佛教廟宇中,除四大天王及韋馱天外,常被供奉在大雄寶殿的側面,大多為畫像,少數廟宇才有塑像,作為釋迦牟尼的護衛。

二十諸天的名稱為:
一大梵天、二帝釋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金剛密跡、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娑竭龍王、二十閻摩羅王。

第一位:大梵天,是梵文Brahmā的意譯,意思是「清淨」、「離欲」。
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創造之神,與毗濕奴、濕婆合為印度教三大主神。據《摩奴法典》和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等所說,宇宙出自飄流於混沌中的梵卵。梵天本是梵卵中的金胎,飄流一年後,以意念力把卵殼破為兩半,為天,為地,天地間出現了氣體空間,以後是水、火、土、氣、乙太五要素,再以後是眾神、星辰、時間、高山、平原、河流,出現了人、語言、情欲、憤怒、歡樂、懺悔,最後梵天自身也一分為二,一半為男,一半為女,他還創造了一切生物和妖魔。一切秩序都受梵天的控制。傳說他原來有五個腦袋,後被濕婆毀去一個,剩下四個頭各面向一方,四隻手分別持經典、蓮花、匙子、念珠或缽,通常坐在蓮花座上,坐騎是一隻天鵝或七隻鵝拉的一輛車。被佛教吸收為護法神後,大梵天作了釋迦牟尼的右脅侍,手持白拂塵,位於「諸天」之首。大梵天造像有二臂像和四臂像。前者為一面雙臂,手持蓮花、拂塵。也有三面雙臂像。四臂像則有四面,每面各有三目,手持蓮花、澡瓶、拂塵(或鉾)等,還有一手作施無畏印。梵天形像被漢化後,通常為一雍容華貴的中土帝王模樣,侍立於釋佛身邊,常持白拂子,或持蓮花。

第二位:帝釋天(1ndra),音譯為「釋迦提醒因陀羅」,意為「能天帝」。
因陀羅即帝釋是印度古老文獻《梨俱吠陀》中的主神。帝釋成為佛教護法神後,被視為忉利天之主。帝釋天就住在須彌山頂的善見城,統領其餘諸天。須彌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釋天,合為三十三天,此即欲界六天中的忉利天。此處的「天」,當指依報意義上的生存環境方面的天。照佛教說法,任何行善積德之人,皆可轉生帝釋天。帝釋天以人間百日為一日,壽長一千歲,即合人間十萬歲。傳說釋迦牟尼佛本人就曾三十多次轉生帝釋天。帝釋並不斷七情六欲。據《譬喻經》說,阿修羅王之女容貌姝麗,帝釋天以重金聘求,並且揚言,如若不允,即訴諸武力。阿修羅王大怒,遂爆發大戰。經多次酣戰,互有勝負,最後講和,阿修羅王以女納於帝釋,而帝釋則以甘露作為回報。作為護法神,他的主要職責是保護佛陀、佛法和出家人。如佛陀在樹下修道時,惡魔向他進攻,擾其禪思,帝釋即吹響貝螺,保護佛陀。佛陀涅盤時,他又顯身,念誦頌詩。他還保護佛陀的舍利等等。有關帝釋天的佛傳故事常常出現在佛教藝術作品當中,這時的帝釋天往往手持寶蓋,與大梵天隨侍在釋迦的左右。密教把帝釋作為護世八方天之一的東方守護神,其形象依《大日經疏》等說,頭戴寶冠,身披瓔珞,手持金剛杵,身騎六牙白象,住於須彌山,有諸天及眾眷屬圍繞。在中國寺廟裏,帝釋多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

第三位:多聞天,音譯「毗沙門」,為四大天王之一,中國神魔小說中的托塔李天王就是由他演化而成的。

第四位:持國天,音譯為「提頭賴吒」,四大天王之一。

第五位:增長天,音譯「毗琉璃」,四大天王之一。

第六位:廣目天王,音譯「毗留博叉」,也是四大天王之一。

第七位:密跡金剛,在佛教中一位手持金剛杵專事守護的天神,所以又叫金剛力士。且祂又是夜叉神的總頭目,即「夜叉王」,夜叉本為印度神話中一種半人半神的小精靈,以「捷疾」著稱,並非地道的惡魔。《大日經疏》卷一說:「西方謂夜叉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隱秘,難可了知,故舊翻或雲密跡。若淺略明義,秘密主即是夜叉王也。」密跡金剛本是法意太子,曾發誓說,皈依佛教後,當作金剛力士,常親近佛,以便普聞一切諸佛秘要密跡之事。後來他便成了守護佛陀的五百金剛的總頭目。密跡金剛的形象作三面六臂,呈憤怒令人怖畏之相,手持寶劍、金剛杵、輪等種種兵器。密跡金剛後來又分身為哼、哈二將,成了寺廟的門神。

第八位:大自在天(Mahesvara)音譯「摩醯首羅」,即濕婆,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另二位是大梵天和毗濕奴。
他是毀滅之神、甘行之神和舞蹈之神。在佛教中他成了護法神,住色界十七天之頂,是三千磊千世界之主。漢化佛教中,他的形象常為五個頭、三隻眼、四隻手,手中分別持三股叉、神螺、水罐和鼓,有的為手持拂子、鈴、杵、 矩尺。面作菩薩相,著菩薩裝,坐像還要騎著白牛。還有的 為二臂、十八臂。較少見的還有三面像,正面天王形,左面 天女形,右面夜叉形。

第九位:散脂大將(Pancika),又譯作「散脂修摩」、「半支迦」。意為「密神」,又名「夜叉大將」、「藥叉大將」。是北方毗沙門天(多聞天)的八大將之一。
其餘的是寶賢大將、滿賢大將、眾聽大將、應念大將、大滿大將、無比大將和密嚴大將。散脂大將統領二十八部眾,巡行世間,賞罰善惡。其來歷一說是鬼子母的兒子。《陀羅尼集經》說「鬼子母有三男,長名唯奢文,次名散脂大將,……」;另一說是鬼子母的丈夫。《毗奈耶雜事》卷三十一說「半支迦與鬼子母曾指腹為婚,長大後成親,還生了五百個兒子。」散脂大將塑像多為金剛武將模樣,手持鐵鉾(矛)。

第十位:大辯才天(Sarasti),音譯「薩羅薩伐底」,又稱辯才天、大辯才功德天,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
因其善辯得名,又因其能發美音善歌詠,稱為妙音天或美音天。辯才天本是印度沙拉斯瓦地河河神的神格化,在《吠陀》中就是重要的女神而受到崇拜。以流水的妙音,而成為音樂之神,又是智慧學問之神,雄辯技藝之神。據說她有兩副面孔,一副是大美人,一副是醜八怪,以供不同場合使用。她那一雙利眼,常讓人不寒而慄。《天日經》說他是男性;《最勝王經》和《不空索經》則說是女性。佛寺中的造像常將之作女菩薩相,菩薩衣著,有八臂,旁六臂分執火輪、劍、弓、箭、斧、 索等。中兩臂合十。腳下有獅、虎、狐、豹等野獸。

第十一位:大功德天(Laksmi),音譯為「摩訶什密」。又稱為功德天女和吉祥天女。
是毗濕奴大神的妻子、愛神的母親。典型造像是舉左手撚如意珠,右手施無畏印。背後有七寶山,頂上現五色雲,雲上一六牙白象,象鼻絞動一瑪蹈瓶,瓶中傾出寶物。常有一老年胡人裝束的咒師緊跟在旁,手把長柄香妒,為其念咒令寶瓶出寶。

第十二位:韋馱天,有人認為是寶健陀(Skanda)的訛略。唐代高僧道宣曾夢見一神,該神自稱「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如來欲入涅架,敕弟子護持贍部遺法。」自此,就有了韋馱護法神。
韋陀是南天王部下八將軍之一,居三十二將之首,受佛囑託,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韋馱是中國佛教創造的人物,所以其造像也具典型的中國特色,身披金甲,頭戴金盔,手執金剛杵,一副中國青年武將的裝束。

第十三位:堅牢地神(Prthivi),梵文音譯「比裏底毗」。意為堅牢如大地;故名堅牢地神,又名「地天」。
他的職責是保護大地及地上一切植物免受災害。近代其造像為一女神形像,左手持盛滿鮮花的缽或穀穗,所以又為大地神女。

第十四位:菩提樹神,即守護菩提樹的天神。因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成佛,菩提樹因此成了佛教的聖樹。
在寺院中,菩提樹神的造像一般為手持帶葉樹枝的中國古裝妃子像。

第十五位:鬼子母神(Hariti),梵文音譯為「訶利帝母」,又名「暴惡母」、「歡喜母」。
原為一外道鬼女,專事食人子女。據《毗奈耶雜事》所記,古代王舍城有獨覺佛出世,舉行慶祝會,有五百人赴會。途中遇一懷孕牧牛女,勸其一同赴會慶賀。此女隨行,歡喜踴躍,不料中途流產。此時諸人均棄她而去,因此她十分惱恨,發下毒誓,要在來世投生王舍城,盡食城中幼兒。後來她果然投生王舍城,為藥叉神將婆乞多之女,婚後生五百兒。她自恃強力,天天捕食別人的幼兒。佛陀聞悉後,十分憂慮,為解救王舍城中無辜幼兒之厄難,決定以慈悲心,方便自在力教化鬼子母,使其棄惡從善,以此安定天下父母之心。鬼子母對自己的孩子卻十分愛憐,佛陀乘其外出,將其幼子隱匿。鬼子母歸來不見愛子,焦急萬分,陷入驚悲狂亂之中。最後她不得不向佛陀哭訴失子之事。佛陀對她說,你有五百個孩子,現在少了一個,尚且如此,世人只有一、二個孩子的,失去了心愛的骨肉,不知有何等悲傷。鬼子母聞言果然頓悟前非,悔過自新,信奉佛教。鬼子母的形象,據佛經記載,是美麗的天女形,身穿天繒寶衣,頭戴天冠,耳掛耳璫,白螺為釧,身邊有一童兒伴隨。著名的大足石刻北山一二二號窟即訶利帝母窟,窟中所雕鬼母是一漢化的貴婦人形象,頭戴鳳冠,身著敞袖圓領寶衣,腳穿雲頭鞋,坐於中式龍頭有備無患椅上,左手抱一小孩,右手放在膝上。在中國民問將她當作送子娘娘供奉。在佛寺中,造像為漢族中年婦女,身邊圍繞著一群小孩,手撫或懷抱著一個小孩。

第十六位:摩利支天(Maricideva),意為「光」、「陽焰」。實際上是古印度的光明女神。
相傳她是帝釋天的部屬,又常隨從日宮天子。當日宮天子出巡時,她在前頭飛走如箭。她最大神通是能隱身。由於能隱身,故而無人能害,無人能縛,因此她為武士所特別信奉。摩利支天的形相,有二臂像、六臂像以及八臂像等多種。據《摩利支天經》中記,欲奉摩利支天者,應以金、銀、銅或檀木等材料塑造。其相為天女形,長一寸、二寸或一肘均可。左手屈臂向上,持天扇,扇形如維摩詰說法時天女所持之扇。扇中畫卍字。右手下垂,舉掌向外,像兩邊各作一隨侍天女。另有一種三面八臂乘豬的摩利支天像,身金黃色,八臂三面九眼,頂戴寶塔,塔中有毗盧舍那佛,摩利支天身披紅色天衣,有寶帶、瓔珞、耳璫、腕釧等種種飾物。左側四手分別執□索、弓、無憂樹枝、線,右四手分別執有金剛杵、針、鉤、箭。正面善相,顯微笑狀,唇如朱色。左面作豬相,忿怒醜惡,口出利牙,信人見而生畏。右面深紅色,立於豬身上。還有一種作童女形的摩利支天像。

第十七位:日宮天子(Surya),音譯為「蘇利耶」、「修利」、「修野」等。佛經中又稱其為「日天」。
曾作為印度古代宗教的太陽神,後來毗濕奴取代了他成為太陽神,他被佛教吸收過來作了護法神。在中國佛寺中,他被塑成中年帝王像,手持蓮花,冠上有一日輪,日輪中常有一烏鴉。

第十八位:月宮天子(Cardre),梵文音譯為「戰達羅」,又名「月天」。
原是南亞民族的月神,後被佛教錄取為護法神。漢化佛教中常被塑為中年后妃像,冠上嵌滿月,月中常有兔形。

第十九位:娑竭羅龍(Sdgara),意為「咸海之龍」。在中國佛寺中,常被塑成身穿帝王服的龍王像。
他的女兒就是比他名氣大得多的、八歲便立地成佛、輔佐觀世音普渡眾生的龍女。

第二十位:閻摩羅王(Yamaraja),又作閻羅、閻羅王、閻魔王、焰魔羅王、琰魔等,均為音譯,意思為「縛」,縛有罪之人。
閻羅本為古印度神話中的管理陰間之王,在《梨俱吠陀》業已出現。
據說原為兄妹倆,都司職管轄地獄,兄治男犯,妹治女犯。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閻羅的前身為毗沙國王。以後又有十三冥王之說,實即十三佛。
閻王主要是與佛教傳說系統當中的地獄觀念聯繫在一起的。《法苑珠林》說,閻羅王為地獄主,有臣佐十八人(即俗之判官),分別主管十八層地獄。早在南朝時這十八層地獄的說法就已流行。後中國人把閻王和地獄完全漢化,它被十殿閻羅的說法所取代。他們分別是第一殿閻羅秦廣王蔣,第二殿楚江王曆,第三殿宋帝王餘,第四殿五官王呂,第五殿閻羅天子包,第六殿卞城王畢,第七殿泰山王董,第八殿都市王黃,第九殿平等王陸,第十殿轉輪王薛。顯然這套漢化的十殿閻羅是仿照人間官衙設置的。而閻王形象已被徹底漢化,多作濃眉巨眼虯髯王者像。女閻羅王不符合中國國情,故被暗中取消。在閻王身後常跟著幾個中國籍的判官牛頭、馬面之類,手持毛筆,中式帳簿,勾魂牌,鋸齒大砍刀等中國式道具。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3-31 21:13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7 09:4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