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3-24
- 最後登錄
- 2022-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051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1066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根據日本昴望遠鏡(Subaru Telescope)以冷卻型中紅外光譜相機(Cooled Mid-Infrared Camera and Spectrometer,COMICS)的觀測結果,著名的星遽增星系(starburst galaxy)M82的超星系風(superwind)起源自星系不同之處,而非先前認為的任何單一星團。
最基本的東西通常肉眼不可見,但對瞭解早期星系發生大量恆星誕生狀況的瞭解非常重要。研究星遽增星系可以讓天文學家有效地瞭解我們銀河系的過往。就像人類一樣,星系和星系中的恆星們也有個生命期,從誕生、成長、成熟,最終會步入死亡。星遽增星系是初生不久的星系,製造新恆星的速度之快,比已經進入成熟期的銀河系這類星系還快上許多幾倍。在比較成熟的星系中,一代一代恆星演化後的「灰燼」累積在星系中,遮蔽了許多星光,讓人眼無法一眼看透;而恆星暴增所產生的大量能量,多半集中在波長較長的波段,因此天文學家以紅外光觀測,比以可見光觀測,更能有效瞭解這些星星工廠的特性。
M82位在大熊座中,距離約1100萬光年,是離地球最近的星遽增星系。由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Japan Aerospace Exporation Agency,JAXA)Poshak Gandhi領軍的研究團隊,利用8.2米昴望遠鏡以波長約為可見光20倍的紅外波段觀察M82星系內側區域的精細影像,相當於看到10公里遠的一個小硬幣,或是看到在10,000公里遠之處的一輛卡車。
在先前其他紅外望遠鏡觀測中,天文學家已經發現M82有超星系風現象。這股星系風是由含塵埃的氣體所組成,從星系內側區域向外拋擲的物質速度高達每小時160萬公里左右,綿延散佈了數十萬光年遠,直到星系之外。這些物質是類似太陽系的行星系統、甚至是生命形成的種子。由於其中有數十億顆新誕生的恆星加熱這些塵埃氣體,因此使得星系風中的物質在紅外波段非常明亮。先前一般認為形成這股星系風的來源是個年輕而龐大的星團。
而昴望遠鏡的影像非常精細,所以可以從影像中的氣體柱或直徑約450光年的氣泡狀結構等追蹤星系風的來源,結果讓天文學家瞭解星系風的來源並非單一場所,而是從廣達數百光年範圍內的數個不同地方拋出來的。此外,COMICS偵測到溫度比M82星系中其他地方裡的一般物質還高出約100度的暖塵,應該是受到年輕恆星不斷向外發出輻射而加熱的結果。
Gandhi等人另外將昴望遠鏡的中紅外影像(紅色)與哈柏太空望遠鏡(HST)的近紅外影像(綠色)、錢卓X射線觀測衛星(Chandra)的X射線影像(藍色)結合後,如左圖,天文學家還可以研究M82中不同輻射頻譜的天體,例如超新星、星團和黑洞等。
不過許多問題仍未解決。例如:M82中究竟含有多少恆星?有趣的是,紅外輻射等同於溫度較高的氣體和塵埃的分布地圖,在紅外輻射較多的地方,卻似乎沒有恆星存在此處,意味著許多恆星都還埋在塵埃之後。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M82中心到底有沒有正活躍地成長的超大質量黑洞?團隊科學家分析過紅外與X射線結合的影像後,沒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存在的跡象,與絕大多數星系都擁有這種巨大怪獸的事實不同,M82應該不會是例外,但分析結果與假想不同,該如何解釋,這些天文學家們打算繼續好好研究一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