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5-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03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14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外丹.內丹,乃是相對而言,都屬道教的煉丹術。外丹指用爐鼎燒煉丹砂等礦石藥物而成的.能使人服之長生不死的丹藥;內丹指以身體為爐灶,修煉精.氣.神,而在體內結丹,丹成則人可成仙。外丹.內丹,方法有別,而基本理論與術語則同,兩者統稱丹道.金丹道。
外丹,乃是燒煉丹砂鉛汞等礦石及藥物的方術之總稱,它包括三種燒煉術:
一為神丹. 二為金液. 三為黃白。
煉丹術在我國起源最早,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漢武帝時便已出現了。據《史記.封禪書》記載:
少君言上曰: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於是天子始親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砂諸藥齊為黃金矣。
《漢書.淮南王安傳》記載:
招致賓客方士之士數千人,作為內書廿一篇,外書甚眾。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術,亦廿餘萬言。
《漢書.楚元王傳》記載:
上復興神仙方術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秘書》,書言神仙使鬼物為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見。而更生景(劉向)父德,武帝時治淮南獄得其書。更生幼而讀誦,以為奇,獻之,言黃金可成。
東漢桓帝時,方士魏伯陽以模擬自然為基本論點,假借易卦爻象,作《周易參同契》,以論燒煉金丹之事,言坎离水火龍虎鉛汞之法象,而配之以陰陽五行昏旦時刻為進退持行之符候,成為在理論上.實踐上對煉丹術以深遠影響的萬古丹經王。東漢末,有左元放(慈)避地來渡江東,傳授給葛玄《太清丹經》三卷.《九鼎丹經》一卷.《金液丹經》一卷。
《抱朴子.金丹篇》說:
江東先無此書,書出於左元放,元放以授余從祖.從祖以授鄭君,鄭君以授余,故他道士了無知者也。
漢末,又有新野陰君(陰長生),合太清丹。東晉葛洪是是金丹道的理論家與實踐者。他認為金丹之道。乃仙道之極。《抱朴子.金丹篇》說:
余考覽養生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
為什麼金丹能令人不老不死呢?《金丹篇》中說:
夫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蓋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有如脂之養火而不可滅,銅青塗腳,入水不腐,此是借銅之勁以扦其肉也。金丹入身中,沾洽榮衛,非但銅青之外傅矣。
他把煉丹術分三種:
一曰神丹:服神丹令人壽無窮已,與天地相畢,乘雲駕龍,上下太清。神丹有九,即丹華.神符.神丹.還丹.餌丹.煉丹.柔丹.伏丹.寒丹。
二曰金液:金液太乙所服而仙者,不減九丹矣。……金液入口,則其身皆金色。老子授之於元君。
三曰黃金:為神丹既成,不但長生,又可以作黃金,化為赤金而流,名曰丹金。以塗刀劍,辟兵萬里。以此丹金為盤碗,飲食其中,令人長生。以承日月得液,如方諸之得水也,飲之不死。神丹.金液.黃金互相轉化,金液及水銀合煉為丹;此丹與水銀合煉成銀;此丹置火上扇之化為丹金;以金液和黃土煉之成黃金;黃金復以火炊之,化為丹,服之如小豆。
道教經書中,記載有許多煉丹法。概言之,即將鉛汞及其他藥物配製後,放在爐火中燒煉,其成品分點化與服食兩種,初步煉成的叫丹頭,只能作為點化之用,是不能服食的,丹書中也說有劇毒;再進一步燒煉,便成丹可服食之丹藥,即道教所謂之仙丹。其實,古人不知道金屬的性質與人體的性質是有不同的本質,金銀等金屬物質以及其它礦物質所含成份,有些對人有劇毒,誤食可致死亡。歷史上不少人幻想服仙丹以求成仙,但往往是死神奪走其生命。《雲笈七籤》卷六十四《金丹論》中說:
不悟女丹並諸石藥,各有本性,懷大毒在其中,道士服之.從羲軒已來,萬不存一,未有不死者。
客觀事實雖是如此,但魏晉以至隋唐,金丹道卻十分熾盛,直到晚清,仍然有人從事煉丹術。在我國歷代撰述的著作,數以千計,雖大多散佚,但至今仍保存在《正統道藏》和它之外的煉丹書,仍尚有近百部,其主要著作有:
魏伯陽《周易參同契》。
葛洪《抱朴子.金丹篇》。
張道陵序《上清金液神丹訣》。
楚澤先生編《太清石壁記》.太清金液神氣經》.《太清經天師口訣》。
狐剛子述《黃帝九鼎神丹經訣》.《太清修丹秘訣》.《九轉靈砂大丹資聖玄經》。
蒙山張隱居撰《張真人金石靈砂論》。
黃童君注解《魏伯陽七返丹砂訣》.《太極真人九轉還經要訣》。
陳少微撰《大洞煉真寶經九還金丹妙訣》.《太上衛靈神化轉丹砂法》.《九轉靈砂大丹》.《九轉青金靈砂丹》.《陰陽九轉成紫金點化丹訣》.《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靈砂大丹秘訣》。
西蜀陳大師述《碧玉朱砂寒林樹匱》.《大丹記》。
自然子吳悟述《丹房須知》。
梅彪集《石藥爾雅》。
陰長生撰《金碧五相類參同契》.《陰真君金石五相》.《金石簿五九數訣》.《龍虎還丹訣》.《金華玉液大丹》.《修煉大丹要訣》.《抱朴子神仙金泃經》。
孟要甫撰《諸家神品丹法》.《鉛汞甲庚至寶集成》。
程了一著《丹房奧論》。
吳悟述《指歸集》。
鄭思遠《真元妙道要略》。
孤滔撰《丹房鑒源》.《盛氣十六轉金丹》.《三十六水法》.《丹論訣旨心鑒》.《大丹篇》.《金木萬靈論》.《紅鉛入墨鉛訣》.《太古土兌經》.《庚道集》。
煉丹術士鼓吹服食神丹金液可使人不老不死,這當然屬於宗教迷信,經實驗證明,這種丹道是荒唐的,但在客觀上必須認識到,正是這種煉丹術,是近代化學的先驅,近代化學就是從原始的煉丹術脫胎演化而來。
內丹,指以已身為爐灶,以自身中之精氣為藥物,以神為運用,在已身中修煉,使精氣神聚凝不散而成之仙丹,稱為內丹。隋唐以前,內丹之名不見載於道書,隋唐以後其名始著。關於內丹術究竟始於何時?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東漢末魏伯陽《參同契》講的便是內丹術,《參同契養性立命章》說:類如雞子,黑白相符 ,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四肢五臟,筋骨乃俱,彌歷十月,脫出其胞,骨若可捲,肉滑若飴,指的便是內丹。二說魏晉南北朝已有之,《黃庭內景經》說琴心三疊舞胎仙講的就是內丹;又有謂南朝佛教天台宗第三祖慧思(五一五至五七七年)曾吸取道教煉養方術,《大正藏》卷四十六《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中便說:為護法故,求長壽命,不願升天及余趣,願諸聖賢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借外丹力修內丹,慾眾生先自安。這時已經區分了外丹和內丹。三說內丹術始於隋代青霞子蘇元朗,自蘇元朗著《旨道篇》示人之後,道教始知有內丹。說他約《古文龍虎經》.《周易參同契》.《金碧潛通秘訣》三書之義理,纂為《龍虎金液還丹通元論》,歸神丹於心煉;改外丹而內丹,其言曰:天地久大,聖人象之。精華在乎日月,進退運乎水火,是故性命雙修,內外一道,龍虎寶鼎即身心也。他借用外丹術語而講述內丹,說:
身為爐鼎,心為神室,津為華池。五金之中,惟用天鉛,陰中有陽,是為嬰兒,即身中坎也。八石之中,惟用砂汞,陽中有陰,是為奼女,即身中离也。鉛結金體,乃能生汞之白;汞受金,然後審砂之方。中央戊己是為黃婆,即心中意也。火之居木,水之外金,皆本心神。脾土猶黃芽也,修治內外,兩弦均平,惟存乎真土之動靜而已。真土者,藥物之主;斗柄者,大候之樞;白虎者,鉛中之精華;青龍者,砂中之元氣。散橋河車,百刻上運,華池神水,四時逆流。有物之時,無為為本。自形中之神,入神中之性,此謂歸根復命,猶金歸性初,而稱還丹也。
以上三說.我以為魏晉南北朝以前,行世的主要道術為存思.行氣.胎息.神丹等;由於神丹金液黃金等仙道,在攝生實驗中弊害畢露,南北朝的煉丹士便不能不改弦易張,逐漸結合導引.養性.行氣.守一.胎息.內視諸術,向心煉引伸發展,內丹之名始有之,但不顯著。至隋代,有青霞子蘇元朗,沿襲神丹術模擬自然的理論及術語,使內丹理論及方法系統化,并加以倡導,至此內丹之名才為世人所知,信行者漸盛。至五代及宋代,內丹術便成了道教煉師們主要奉行的道術。
唐末五代,是內丹之道發展的關鍵時期,鍾離權著《靈寶畢法》,呂洞賓傳鍾離權丹道,施肩吾撰《鍾呂傳道集》.崔希范撰《入藥鏡》.陳摶著《指玄篇》.作《無極圖》,使內丹之道的理論與方法進一步完備。後世之好事丹道者,皆稱出自鍾.呂,為鍾呂金丹道之後緒。及至宋代,有張伯瑞著《悟真篇》,其丹主張用 修煉性命之說,融合三教,且主張先命後性,先術後道。張伯瑞所傳丹法,其繼承系統為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形成丹道流派,統稱南宗五祖。石泰著《還源篇》.薛道光著《復命篇》.陳楠著《翠虛篇》.白玉蟾著《傳道集》及《海瓊白真人語錄》,均對丹道有所發展。至金代,有王重陽開創道教全真派,亦自稱鐘呂之真傳,修煉亦以內丹為首務,主張性命雙修,明心見性,以修性為先。
王重陽著有《重陽全真集》.《教化集》.《立教十五論》,傳弟子七人。
馬鈺著《神光璨》.《洞玄金玉集》。
譚處端著《水雲集》。
劉處玄著《仙樂集》.《至真語錄》。
邱處機著《攝生消息論》.《大丹直指》.《磻溪集》。
王處一著《雲光集》。
郝大通著《太古集》。
孫不二著《不二元君法語》。
他們各立道派傳道。王重陽所傳丹法稱北宗,他的七位弟子統稱北七真。以後又有元代李道純創中派;明代陸潛虛創東派;清代李涵虛創西派。
道教內丹丹法,明清以來雖越演變越亂,但南北宗正統之清修丹法,基本上仍保持鐘呂金丹道及張伯端.王重陽所傳之理論與方法,至今影響最大的.信徒最多的是邱處機所創全真龍門派之丹法。
至今《道藏》中所收論內丹的書,有一百二.三十種,著名的有:
《入藥鏡》.《靈寶畢法》.《鐘呂傳道集》.《悟真篇》.《大丹直指》.《性命圭旨》.《天仙正理》等。
內丹用語與外丹用語雖相同,但含意迴異。內丹書隱密難讀,道教中人對煉丹口訣方法,大都師徒相承,口口相授;由於宗派不同,解說亦不一致。內丹雖與我國古代生理衛生學.醫學有一定的關係,但非科學的成份亦多,若說以此可以長生,則只能說是信徒的宗教信仰。
來源:道教學術資訊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