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
- 最後登錄
- 2019-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706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315
- 相冊
- 16
- 日誌
- 25
狀態︰
離線
|
文化館介紹:
自西元1940年起,中央廣播電台民雄分台的前身民雄放送所就開始提供廣播服務,延續迄今,歷史相當久遠,在台灣廣播史上已有其重要地位。1999年除仍接續既有的廣播用途之外,另規劃出收藏珍貴廣播硬體設備及文物的「國家廣播文物館」,2001年登錄為嘉義縣歷史建築,2004年加入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行列,展示有機齡超過70年的廣播發射機、大型真空管、收音機等,民眾入內除可綜覽廣播文物外,也可以進行錄音體驗及參觀電台運作情形,是一處寓教於樂的活文物館,並且能完全體驗與發揮展示教學功能的互動文物館。
歷史沿革:
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國家廣播文物館」建築歷史近70年。
民國26年日本政府為了南進的軍事及心戰用途,費時3年在嘉義縣民雄鄉的廣大水田中,興建大電力廣播電台,當年稱做「民雄放送所」,整個建築群組包括了:發射機房、發電機房、變電所、宿舍等,並採用高達206公尺(約70層樓高)的天線鐵塔兩座,上面架設雙偶極天線,因其呈現雄偉、壯觀的景緻,當時已成為民雄地區的特殊地標。
「民雄放送所」內發射機採用的是,日本NEC電氣株式會社生產的MB-15-A型100瓩中波發射機,民國29(昭和15年)年9月28日,放送所正式開播啟用,電波傳送範圍遠及東南亞和中國大陸的江蘇省及南京等地區。
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民雄放送所」及一切設備由政府先委託中國廣播公司代表接收管理,改名為「台灣廣播電台民雄播送機室」。民國61年把直接指導的大陸廣播部正名為「中央廣播電台」。民國69年改隸國防部,民雄機室名稱也因此改成了「中央廣播電台第一發射基地」。
民國87年中央廣播電台脫離國防部,改制為國家電台,同時褪去過往的神秘面紗,節目型態不再以心戰節目為主力,採活潑多元特色播出,隔年成立「國家廣播文物館」。
「國家廣播文物館」已於90年底登錄為歷史建築,其後獲文建會93年度地方文化館計畫補助,成為台灣第一座展現廣播歷史與故事的文物館。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五上午09:00~11:00 下午13:30~16:00 (週末、例假日,請事先預約)
連絡電話
05-2262016
票價
館內清潔費20元
地址
嘉義縣民雄鄉民權路寮頂村74號
休館日
週一、除夕、大年初一、初二、政府公告颱風假
備註
本館備有導覽服務,團體導覽服務請事先預約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1.南二高:下竹崎交流道往民雄鄉即166縣道直走,接建國路二段右轉直走接東榮路左轉,接民權路右轉循指標前往。
2.中山高:下大林交流道進入大林鎮接中正路右轉即是省道1號,(1)接東榮路右轉,接民權路右轉循指標前往,(2)轉嘉88號路(往下寮方向)依指示牌到館。
3.開車自台1線進入民雄市區即可看到招牌。
《大眾交通》
搭嘉義客運或嘉義公車民雄線於民雄站下車再依民權路走,依指標前往。 |
-
總評分: SOGO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