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0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十八羅漢 [複製連結]

主天使(六級)

鋼鐵孤狼

Rank: 9Rank: 9Rank: 9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4-14 19:16:0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十八羅漢

佛家的羅漢,係阿羅漢的簡稱,梵名(Arhat)。係指能斷除一切煩惱,達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修行圓滿又具有引導眾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養的聖者,為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果位。具備四智、八解脫,又有三明六通的法力。三明是指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六通是指天眼通、天耳通、知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漏盡通等。因羅漢具有人所不能的神通。

當初釋迦牟尼為使佛法在佛滅度後能流傳後世,使眾生有聽聞佛法之機緣,於是囑咐十六羅漢於壽命未盡前,仍住世,分居各地弘揚佛法,以利益眾生。

佛教傳到中國後,十六羅漢常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題材,另外加繪達磨多羅尊者與布袋和尚;或加繪降龍、伏虎二尊者,才演變成後來的十八羅漢,除了基本的十六羅漢相同外,各地寺廟的另兩座羅漢像或有差異。

   慶友尊者在涅槃時将住世十六位大阿羅漢的名號告知眾生,十六羅漢即廣為流傳。

到了清代,世人在為十六羅漢造像時,出於尊敬,将慶友尊者及玄奘大師加進去,於是,十六尊者即演变成十八羅漢,只是後两位羅漢名號時有变化。清乾隆年间,由乾隆帝钦定,将十七、十八 羅漢定為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十八羅漢名號才最终確定。

第一羅漢跋罗堕尊者原是印度優陀延王的大臣,出家成道後,常骑鹿回宫, 勸導国王出家,並用種種比喻說明欲念之可厭,终於說動国王讓位给太子而出家,故世人俗 稱他為“骑鹿羅漢” 。

第二羅漢伽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有人曾問他:“什麼是喜”?他解释說:“由聽 覺、视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而感到的快樂谓之喜。”又問他:“什麼是慶?”,他說:“不由眼耳鼻口手所感 覺的快樂,就是慶。比如诚心向佛,心覺佛在,即感快樂。”故世人又稱其為“喜慶羅漢”。

第三羅漢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與 眾不同,是高舉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後,世人稱其為“舉钵羅漢”。

第四羅漢蘇频陀尊者原是佛陀最後一位弟子。因塔是佛的象徵,為纪念和追随佛祖,他特製一塔随身携带,成道後世人 稱其為“托塔羅漢”。

第五羅漢诺炬罗尊者原為一武士,出家後,師父為了讓他摒弃以往粗野的性格, 讓他学静坐。但他静坐時仍现出大力士的體格,故成道後世人稱他為“静坐 羅漢”。

第六羅漢跋陀罗尊者原是佛祖的一名侍者,主管佛祖洗浴事。他的母親在跋陀罗树(又 稱贤树)下產下他,故名。據傳,东印度群岛的佛教就是因他乘船渡江海而 傳播過去的,故世人稱他為“過江羅漢”。

第七羅漢迦力迦尊者原是一位驯象師。因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是佛法的象徵。故成道後世人 稱他為“ 骑象羅漢”。

第八羅漢佛陀罗尊者原本是一位勇猛的猎人,连狮虎也能猎殺。後出家戒 殺,将证阿羅漢果時,有两只小狮子走到他身边感激他放下屠刀。成道後,他就将這两只小狮子带在身边,故人 稱“笑狮羅漢”。

第九羅漢戌博迦尊者原是中天竺太子,其弟想與他争奪王位。他对他弟弟說:“我心裏只有佛,而没有王位。” 且打開胸膛,弟弟见他心中果然只有一佛,遂不作乱。成道後世人稱他為“開心羅漢”。

第十羅漢伴诺迦尊者原是個“路边生”的私生子,與第十六羅漢為同胞兄弟。因他打坐 時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畢即双手舉起,長嘘一口氣,成道後世人稱其為“探手羅漢”。

第十一羅漢罗怙罗尊者是释迦佛唯一的親生兒子,随父出家, 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著稱。所谓“密行 ”,就是在沉思中能知人所知,在行動時能行人所不能行。故世人稱他為“沉思羅漢”。

第十二羅漢那迦犀尊者原是一位理論家,因論“耳根” 而闻名於世。所谓“耳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一,六根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主要器官,要想成佛,必须六根清净。六根中,耳根是由於 覺净而生認識,故耳根清净最為第一。因為那迦犀論耳根清净最為到家,故佛教造像常将他的形象塑画為挖耳状,故世人 稱其為“挖耳羅漢”。

第十三羅漢因迦陀尊者原為古印度捕蛇人,常携带布袋入山捉蛇以免行人被蛇咬 傷,又将抓到的蛇拔去毒牙放生于山林,因髮善心而证得阿羅漢果位。因他随身总带一装蛇的布袋,故世人 稱他為“布袋羅漢”。

第十四羅漢伐那波斯尊者出生時雨下得正大,後院的芭蕉树叶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故被取名 為伐那波斯(梵文 “雨”的意思)。後他出家常在芭蕉树下用功並因此成道,故世人稱他“芭蕉羅漢”。

第十五羅漢阿氏多尊者一生下来就有两條長長的白眉,因 為他前世就是一位修行和尚,修行到老,毛髮都脱落了,只剩下两條長眉毛,死後投胎转世,将長眉毛也带了出来。父 親知道他是修行人,故又送他出家,终于修成阿羅漢果,故世人稱他為“長眉羅漢”。

第十六羅漢荼畔咤迦尊者是第十羅漢的弟弟,他出家後化缘的辦法是用拳头拍 門叫屋裏的人出来佈施。佛認為不妥,就赐他一根锡杖。他化缘時,就用锡杖在人家 門前摇動,人家聽见這声音果然就心生欢喜,開門佈施,成道後世人就 稱他為看門羅漢。這锡杖(也叫禅杖)後来也就成為和尚出門随带的法器。

第十七羅漢為慶友尊者。據傳,古印度有個恶魔叫波旬,他大扇動那竭国人四出 殺害僧人,尽毁佛殿佛塔,将所有的佛經都劫到那竭国去。龍王用洪水淹没了那竭国,将佛 經收藏於龍宫。後来,慶友尊者降服龍王,取回佛經,故也人稱他為“降龍羅漢”。

第十八羅漢為賓頭盧尊者。據說,賓頭盧尊者的寺庙外,常有虎啸。尊者認為是虎饿了,便将自己的 飯食分一些给福虎吃,久而久之,老虎被他的善心收伏了,故也人稱他為“伏虎羅漢”。

此十八羅漢,可分成幾大類:

1.出自歷史上或佛經記載的人物,如梁武帝、達摩祖師、布袋和尚、志公禪師、目犍蓮尊者、彌勒菩薩等。
    2.以表現神通或特殊外形為取向者:如降龍、伏虎、長眉、開心等。
    3.以手中持物為命名者:進花、進香、進燈、進果、進書等。
    4.表現法會熱鬧氣氛者:戲獅、飛鈸、飛缽、戲鹿等。
    5.其他典據不明或涵義混淆者:九老、知覺、善觀(鹿港龍山寺)、力風、慧善(淡水龍山寺)、難堪、夜多、利多、優婆(白河大仙寺)少林、惠馱、多藏、道桂、摩羅、明成(大岡山超峰寺)、等。

    其中第一類出自歷史或佛經故事者,舉五例如下:
    1.梁武帝名蕭衍,生於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梁天監元年(502)即帝位,大清三年(549)崩,他是南梁的開國君主,先以儒家治國,文風鼎盛,號稱江表盛世,晚年崇佛。廣設寺院,並曾三度捨身同泰寺。
    2.達摩尊者,是南印度禪師,南北朝時由海道來中國傳法,七世紀以前的著錄,達摩是一位以《楞伽經》教人的禪師,沒有特別的神跡,但八世紀以後,便出現了一葦渡江、梁武問答、慧可斷臂、隻履西歸等神異傳說,且愈演愈烈。到了宋代,各式的神異傳說逐漸被總合成《燈錄》、《語錄》等。
    3.布袋和尚,唐末五代時代人,明州奉化縣人,自稱契此,體態肥胖,揹著一布囊,到處行乞,能示人吉兇,出語皆是玄機。將示寂時,端坐磐石而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說完便安然而化。於是大家悟出他就是彌勒菩薩化身的,於是競相圖其像。
    4.志公尊者,應為保誌禪師,南朝金陵人,姓朱,出家修習禪定,劉宋太始初,忽然居止無定,飲食無時,髮常數寸,跣足執錫。與人言語賦詩,猶如讖記,後皆應驗。在齊梁之際,神異事跡不斷,卒年約九十七。
    5.目蓮尊者,出自佛經記載的人物,是釋迦佛的弟子目犍蓮,全稱摩訶目犍蓮。是佛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初與舍利弗共為六師外道,精通教學,後舍利弗得聞佛法,告知目蓮,二人遂共為佛弟子,二弟子二百人,共入佛門。唐代以後盛行的《地藏本願功德經》中,記載目蓮入地獄救母親的孝行,影響深遠。

    以上五位尊者,除了目連確係釋迦世尊的弟子,隨侍修行,成就羅漢果,符合羅漢的身分之外,其他的梁武帝、達摩祖師、布袋和尚、志公禪師等四人,都不是佛陀時代的人,遍尋佛經或著錄也都找不出他們成為羅漢的線索。若勉強尋出四人共同的關係,或者說他們的事蹟曾流傳於金陵杭州一帶,被認定為得道高僧,具有神通本領。

    就第二類以特殊外形而命名者,如長眉及開心,長眉尊者原是賓頭盧(即賓頭釐跋羅墮闍)尊者的特徵,五代以後逐漸成為十六或十八羅漢的成員中。

    開心羅漢,典故不明,表現在圖像上以羅漢胸腔裂開,圖像史上,最早出現於五代,吳越國的杭州煙霞洞內有石刻十六羅漢像,中有一位開心羅漢,又如五臺山佛光寺文殊殿上,其壁畫中有五百羅漢圖,其中有一位開心羅漢,又如建於明末,由隱元禪師自福建赴日本京都所建的萬福寺,內中的十八羅漢像由明代福建匠師范道生所造,內中有一尊開心羅漢。元代以前除煙霞洞之外其他處少見,但明清的寺廟之中,卻成為必要的成員之一。

    再就神通為取向的降龍伏虎羅漢而言,此二尊者在明清時代的佛寺中,是十八羅漢的必要角色,位置一左一右,形成對稱布局。早期二者並無任何關係,宋元以後逐步相配成對,這是道教寺廟門口兩側的降龍伏虎,延引為守護羅漢,相傳東南亞泰國確有高僧羅漢,具有伏虎本能,整天與老虎參佛唸經。

轉貼自國家之窗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6 18:0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