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7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74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去年六月,前國泰信託董事長蔡辰男舊藏「乾隆青玉螭龍玉璽」以四點三億元天價拍出,引起各方矚目。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中,也有兩方屬於一級文物的「玉寶」,外形與清初皇帝常用的印璽相同,身價恐難以估計。
這兩件白玉製作的玉寶,一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後供奉於皇家太廟的諡寶,一是孝莊皇太后的。努爾哈赤是清朝開國第一代汗王,為讚頌他的豐功偉績所製作的「大清第一玉寶」,開創了日後清朝帝后諡寶、諡冊的制定格式。
清朝帝后諡寶,除了是國家重要的禮器之外,還有兩項重要意義。一是印文刻有滿、漢兩種文字,反映清初滿、漢民族相互交融、文化共榮的歷史狀況;二是蹲龍的造型,仿照漢族傳統形式製作,卻保留了遼、金、元等北方民族宮廷文物特徵。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件玉寶以明黃色四則團花、暗雲紋織錦緞包裹,再裝在雙層木質金漆龍鳳紋套盒內。
這個套盒,讓「閱寶無數」的北藝大教授林保堯大為驚艷。林保堯說,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曾變賣不少宮中寶物,有些印璽流入民間,甚至落入國外藏家之手;他看過日本友人收藏的清宮印璽,卻從來沒有看過裝印璽的盒子。
林保堯說,連用來裝印璽的盒子都如此金碧輝煌,可以窺知孝莊皇后所享有的尊榮與權力;單憑這個盒子,「就可以寫出一篇博士論文了。」
文出: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