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7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74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窗邊 (創作年代待查)
蕭如松(1922-1992)
98.5 × 71 cm
水彩、紙
蕭如松為新竹北埔人。就讀於台北州立第一中學校時期,曾受到鹽月桃甫的啟發,1940年就讀新竹師範,1946年後定居新竹,青壯年時期參加新竹地區暑期教員講習會,受益於李澤藩。數十年閉居新竹的漫長自修過程,蕭如松只能從身邊有限的美術書籍或相關資料獲得養分,不斷努力觀察大自然四季晨昏的變化,然後一點一滴累積、修正、實驗出屬於自己的獨創畫風。對光線處理分析的高度興趣,是畫風表現極為重要的一環,日後他在桌上靜物或風景畫的創作實驗中,就此展開了多樣而深刻的探討。
畫家一向注重經營畫面空間意趣,而在靜物畫中表現窗明几淨的質地,並且捕捉光線穿透玻璃所產生的饒富變化通透質感,透過各種幾何分割畫面的實驗,不斷追尋創發能夠兼融理性與感性的形式,「窗邊」就是此系列的代表作品之一。這幅畫以黃綠為主要色調,在蕭如松巧思安排之下,原本陳設簡單的校園畫室,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充滿神秘光影效果的魔術世界,物體與物體的關聯,由一種表面的相互依存空間,轉換成可以互相穿透、自由進入的關係與位置。畫中除了一片片玻璃窗,其他如水杯、當時為了教學實驗以絲線串起的各式摺紙造型,也都是蕭如松表情達意的重要母題,雖然是一再重複的題材,畫家卻能不斷的與這些平凡的日常景物產生深刻的心靈對話,並且不斷更新對話的語彙,讓觀畫者也有所共鳴。
文出:台北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