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5-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99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00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佛門有謂:「財入山門,福歸施主。」山門即指寺院正面的樓門。古來因為寺院多築於山林之間,因此稱「山門」,後世寺院雖已漸漸移往平地,也汎稱山門,因此成為寺院的別稱。
「山門」是由凡入聖、由迷到悟、由暗到明,是世俗進入佛門的象徵,為免入寶山空手回,因此學佛者應將習氣留在山門外。
山門又作「三門」,代表信心門、智慧門、慈悲門。信門者,從佛而入也;慧門者,從法而入也;慈門者,從僧而入也,所謂三寶門中可入道,即此之謂也。
此外,「三門」象徵信、解、行三者,或意含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脫門之義。並不一定有三扇門。三解脫門是菩薩進趣菩提所修的三種法門:
1.智慧門:知進守退為智,知空無我為慧;依智故不求自樂,依慧故遠離貪著。
2.慈悲門:與樂為慈,拔苦為悲;依慈故施與一切眾生安樂,依悲故拔除一切眾生苦厄。
3.方便門:正直為方,外己為便;依正直故,生憐憫一切眾生心,依外已故,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
古代的叢林,山門入口一般均供著一尊笑臉迎人的彌勒菩薩,代表歡喜迎接信眾來山。但是,如果遇到頑強眾生,不受慈悲攝受,便必須以力量來折服他,因此進了山門,迎面有一座四天王殿,裏面供奉四大金剛,或者伽籃、韋陀菩薩。表示佛門雖然注重慈悲,但是慈悲要有力量。世間往往以強欺弱、弱肉強食,這時就需要金剛威嚴去對治魔道的猖狂。因此,修行的人除了要有菩薩的慈悲心腸,也要有金剛怒目的威勢,要恩威並濟、寬嚴合度,才能使正法久住。
來源:佛教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