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7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74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生之慾 (1968)
陳庭詩(1916-2002)
121 × 60 cm ( ×5 )
甘蔗版
陳庭詩生於福建常樂,祖母為前清台灣巡撫沈葆禎之么女,書香門第,家學淵源。陳氏八歲因病失聰,但出身詩書之家,自小即吟詩作畫,因而奠定紮實藝術基礎。早年學國畫、書法、西畫、篆刻,曾任軍中政工及在出版社擔任編輯,來台後曾任公職,後來專職繪畫。早年抗戰時期以寫實性木刻版畫創作為主,來台後轉向現代版畫創作,獨自研發以甘蔗版印製版畫之技術,版畫作品多次獲得國際獎項。
六O年代陳庭詩加入「五月畫會」,與台灣六O年代現代藝術「抽象化」發展關係密切,企圖將東方精神融入現代形式中。他嘗試轉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素質以現代手法再生,將形式與內容作簡練嫻熟的結合。他的版畫創作氣勢磅礡,以雄渾的大塊造形經營出隱喻的山、川、日、月、碑銘、甲骨等「中國」意象。由於常年浸淫書法,使他對於空間留白,以及畫面呈現黑、白顏色情有獨鍾。1981年以「蟄」(1968作品)一作獲韓國東亞日報所舉辦「第一屆國際版畫雙年展」首獎,此為其第一個成熟期代表作,「生之慾」亦為同時期的代表性風格佳作。「生之慾」以互扣的結構關係隱喻蝸居在穴中,欲破穴而出的蠢蠢欲望。陳庭詩以濃鬱的壘壘墨塊象徵蓄勢待發、欲衝破重重障礙的「生之慾」,墨色肌理轉折流暢,一氣呵成,十分大氣。
文出:台北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