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6-8
- 最後登錄
- 2025-7-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98511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435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作品說明
郭雪湖1908年出生於臺北大稻埕,幼時曾受陳英聲啟蒙,間接接受石川欽一郎一門的寫生觀念,並經由借閱陳英聲藏書,臨摹中國及日本水墨名作而奠定繪畫興趣。1924年入蔡雪溪畫館,藝名為雪湖,旋即自立門戶。1927年與陳進、林玉山等以青年才俊之姿入選臺展。
本館典藏郭雪湖戰前之力作,計有1928年獲第二回臺展東洋畫部特選的《圓山附近》、1930年獲第四回臺展賞、無鑑查的《南街殷賑》,及99年度新入藏作品─1931年獲第五回臺展賞的《新霽》。
《新霽》繽紛而富變化的綠色系充塞全圖,如同研究植物圖譜般詳實描繪的各色植栽,沿著精心構築的山丘蜿蜒佈排,密而不亂的吸引著觀者每一吋目光。雖然作者不放過任何細節,卻也注意一體喝成的流暢感。猶如民俗紀實畫,郭雪湖以廣角取景,兼揉寫實與想像的距離,將平時一眼不能同時望盡的參拜階梯、紅色欄杆、芝山岩隘門、惠濟宮,一起放置於畫面之中,而這些景物歷經將近80年歲月目前仍然存在,至於「參拜紀念碑」、「石製宮燈」等體現日本統治權力象徵的史蹟,如今則業已消逝。
1964年郭雪湖離臺移居日本,之後遍歷泰國、菲律賓、印度、中國大陸、美國等地,完成許多系列創作,郭雪湖堪稱自學成功的範例,不但注重創作發展也著意人生的經營,創作歷程自足而平順。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