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7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對生命科學的探索和社會文明的貢獻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6-1 20:13: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在我國所有的宗教中,道教是我國本土固有的宗教,至今有近兩千年的悠久歷史。它猶如一條雄渾的大河,行進發展的途中曾高潮迭起,如東漢時建立過張魯漢中政權,其後北魏太武帝、唐玄宗、宋真宗、宋徽宗、元太祖、明世宗等歷代皇帝對道教優禮有加,影響甚巨。歷代高道輩出,魏伯陽、陸修靜、寇謙之、孫思邈、陳摶、張伯端、王重陽、邱處機、張三豐、張宇初等不僅彪炳道教史冊,而且對中國和世界文明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道教流傳廣泛,很早就超越了國界,現在不僅在朝鮮、韓國、日本、東南亞,而且傳入歐美,道教既是中國的古老宗教,也是在國際上已發生廣泛影響的宗教。

  道教根植於深厚的中國文化土壤之中,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道教積累了浩瀚的典籍,在遍佈中華的名山大川建有眾多美麗的宮觀,並且擁有神奇的方術和莊嚴的儀禮,從而對中國的歷史、哲學、文學、藝術、科技、醫藥、衛生、美術、建築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養生長壽和人類健康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考其歷史,道教源自先秦道家,故其傳統非常重生貴生,因而在養生長壽等生命科學實踐中有其獨特的見地,有眾多行之有效的健身術。主要表現在道教醫學、道教養生學、道教仙學方面。道教醫學與傳統中醫學有密切的血緣關係,但又以道教秘方、氣功診病治病等等構成獨立於中醫之外的獨特醫療治病系統。道教養生學包括導引行氣、食補食養以及日常生活等方法、技術和理論,它構成了我國傳統養生學和保健學的主體與基本內容。道教仙學包涵內丹、外丹等修仙之術,對人體科學、人的智慧開發及古代化學等領域的研究實踐做出了重要貢獻。

  道教主張“我命在我不在天”,即人的生命可由自己控制把握,人應發揮自己的主體能動作用,便可以延續生命的長度。關於這方面的途徑與方法很多,可歸結為兩大方面:一個方面是養生修煉,另一個方面是道德修養。這種性命雙修、功德兼備的養生修持思想,指導了道教對人體生命科學的歷史實踐,並對於現代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因為它在理論上、方法上彌補了西方近現代醫學、保健學在理論上和實踐中的不足。這裏,道教主張在養生活動中應當身心並重,形神俱備,性命雙修;在形體保健中強調心神完整與道德修持的雙重意義。這種以養性修德為養生第一的修道特徵,對於當今社會具有極其重大的指導意義。再次,道教提倡養生的全面性,即從精神修養、飲食、鍛煉及日常生活衛生、心理平衡等方面來加以養生,強壯身體、促進健康和壽命的延伸。

  道教認為,人的生命是一個大系統,一定要從各個方面採用各種手段與方法來予以維護和發展。再者,道教認為人的生命健康長壽的關鍵是人體內部精、氣、神的充足旺盛。因此,養生修身的基本原則是內外、動靜、形神的結合,煉與養的結合,更重要的是在提高與發展人的內在精神和靜養精神。在方法上重視的是內煉精氣,導引形體,飲食的補養,避棄那種激烈的過量運動。這樣就構成了世界醫療保健體系中堪稱獨樹一幟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養生體系。由此得知,道教養生的方法無疑對延長人的生命,充實人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僅就如此還是不夠的,生命還欠缺了一方面,不能夠盡善盡美。要使生命萬古不朽,還應當在道德上下功夫,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道德完美的君子。養生再加上道德修養,這樣才能是完美無缺的人生,才能是圓滿生命的坦途,這就是道教生命哲學的主體性原則。道教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脫生死的煩惱,使人生走向永恆,必須加強身心的修煉,過上一種合乎道德、合符天理的生活,從道教經書《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清靜經》、《太平經》至後來民間流行的功過格,都宣傳的是倫理道德,友愛親情,倡導的是慈愛之心,奉勸世人尊老愛幼,多做善事,發揚濟世利人的精神。一個長期行善積德的人,光明正大,心中充滿正氣,自然就活得踏實自在。所謂“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跳”,這種充滿浩然正氣的心理狀態,很自然對生理健康有極大的好處,人的健康長壽是由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相互作用完成的,一個有善良志趣的人,心田是清靜自然的,拋棄了各種邪念,身心清靜,志心為善,很自然有利於身體的健康,古人曰:“重積德,魔自遠,功圓行滿得自然”。總之,大善大德者必然會長壽,這是用道教的道德思想指引人生解決生命的準則,它對於精神文明建設和人的健康長壽具有重大的價值。

  道教認為,要想長生不老,僅有個人的道德完美還不夠,還必須積功累德,慈心於物,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世利民。如果只滿足人個的修煉,只能拯救自我的生命,是不能證道成仙的。只有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救世濟物,做無量善事,自己的生命才能得以拯救。

  道教的古聖先賢,歷代祖師的誥訓,是對道教徒思想行為的告誡規範,如孝敬父母、憐貧恤孤、損己利人、助人為樂、先人後己、解人之難、救人之危,抑惡揚善等等,這些都是傳統美德,這些用於當今社會仍有積極意義。

文出;道教學術資訊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30 10:4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