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7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072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新時期、新形勢下伊斯蘭思潮的再度勃興,不僅反映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中,而且更明顯、更直接的是表現在穆斯林國家的社會和政治生活中。
在國際性泛伊斯蘭思潮的影響下,到70年代,許多國家社會中的伊斯蘭力量上升,宗教氣氛日益變得濃厚起來。科威特等海灣國家的清真寺數量在十年中翻了兩番,埃及、土耳其等這些“世俗化”發展較快的國家中也出現了大量新建的清真寺。
在許多國家裏,每天到作禮拜的時候,從清真寺的尖塔上就傳出高亢、噱亮的喚拜聲,一些商店、工廠、銀行、學校的活動都要停下來,去參加禮拜。有一位長期居住在中東地區的西方記者觀察到,70年代以來,“參加禮拜的人明顯地增多了,每到星期五,工廠、市場、公共場所便沒有了生氣,人們都到清真寺去了”。他寫道,開羅的清真寺每逢星期五都是擁擠不堪,禮拜者只好在寺外的人行道上禮拜。正在值勤的警察會就地鋪一塊小地毯開始禮拜,禮拜完後又繼續執行他的公務。飛機上的乘務員把一條毛巾鋪在飛機的過道上做禮拜,網球運動員把球拍放在運動場上然後禮拜,在田裏工作的人們脫掉鞋子,跪在幾片紙板上禮拜。大學生們在學生宿舍的走廊裏集體禮拜。一位禮拜者說:“如果我不禮拜,我的內心就會發慌,禮拜後,我的心就平靜了。”另一位禮拜者說:“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被巨大的經濟和社會鴻溝分隔開來。但在清真寺裏,我們人人在真主面前都是平等的。”
1978年美國總統吉米·卡特訪問沙烏地阿拉伯,當利雅得的國際機場正在一片繁忙的時候,突然從清真寺的宣禮塔傳來了喚拜聲,軍樂隊和儀仗隊全都放下樂器等東西,跪在停機坪上開始禮拜。第二天,美國報紙登出了這一張奇特的照片,使美國人感到十分驚訝,而沙特人對此卻覺得很平常,認2無須大驚小怪。
在文化領域內,人們越來越多地主動去追求“傳統的”東西,抵制外來的、特別是西方的文化#品,如西方的音樂和電影、電視節目。各種關於伊斯蘭的出版物受到青睞,廣播、電視中的伊斯蘭節目也多了起來。各類宗教團體和組織不斷湧現,這些團體和組織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間的,開展的活動主要是宣教,舉行伊斯蘭藝術、建築、科技展覽,舉辦背誦和書寫《古蘭經》的比賽等。一些國家除了鼓勵傳統的清真寺教育外,在一般的各類學校中也增設了伊斯蘭課程。就連世俗化開始最早的土耳其在1982年頒佈的新憲法中也規定:“中小學有義務進行伊斯蘭教育。”
明顯的變化之一是人們服裝的改變。戰後一段時期內,西方的服裝曾很流行,人們把穿著西式服裝作2文明和現代化的標誌。土耳其、伊朗政府還明令要求人們把傳統服裝改2西式服裝,並規定婦女不得戴面紗。然而,到70年代,在許多穆斯林國家中,恢復傳統服裝成2一股時尚和風潮。男人們戴頭巾,蓄鬍鬚,穿長袍,女人也穿上了不暴露身體任何部分的長袍,並蒙上面紗。而且,人們感到驚奇的是,往往是城市裏受過現代教育的年輕人,和大學裏的青年學生對恢復傳統服裝最積極最熱心。
文出:伊斯蘭之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