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57|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6-18 13:37: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波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藐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波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 Sūtra),又稱《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心經》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直明「第一義諦」,集中展現了般若學的精髓,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即出自該部經文。

起源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先說四聖諦,即苦集滅道。滅諦中提及涅槃,為了闡釋涅槃的內涵及意義,佛陀更深入說明空性之理。第二轉無相法輪,藉由對空性的認知,證明煩惱是可以斷除的,從色法到一切遍智空,一切法皆無自性。有些論師不了解甚深空性,佛陀便對無自性再做解釋,第三轉善分別法輪的《解深密經》、《如來藏經》、慈氏菩薩的《相續本母經》,詳細說明心的體性是惟明惟知,具有原始自然之光明。

《般若經》及諸部般若,為佛陀在二轉無相法輪時所宣說,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藏傳的經論中經常提到:「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

《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透過對空性的了解能斷除煩惱障而得到小乘的涅槃,即聲聞及獨覺的菩提果位;也能夠透過對空性的認識,再加上福德資糧的圓滿,能徹底斷除所知障而獲得大乘的涅槃,即無上的菩提果位。因為解了空性貫穿三乘,故解空被稱為三乘之母,詮釋它的般若經亦稱為母般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即是《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

佛說《心經》的緣起,是在靈鷲山中部,為諸菩薩聲聞弟子所圍繞,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密多、專注思惟觀修而照見五蘊皆自性空。心經主要內涵是舍利子與觀自在菩薩有關性空的問答。佛出定後,認可菩薩所說,歡喜讚嘆。

心經內涵可分兩種,顯義與隱義。顯義為觀空正見,為龍樹菩薩的《中論》所闡釋。隱義則為現觀道次第,間接顯示性空所依的有法,為彌勒菩薩所造的《現觀莊嚴論》所詮釋。

有學者認為《心經》經文結構之來源,大部分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觀照品第三之二,即《大品般若》習應品第三)。

「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一段,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功德品第三十二,即《大品般若》勸持品第三十四。咒文則出於《佛說陀羅尼集經》第三卷,般若大心陀羅尼第十六。故《心經》是出自《般若經》的精髓,附加密咒真言,同時奉請觀自在菩薩為其說法主,才完成現今《心經》組織的型態。

《大般若經》中所開示之般若法門是專為已發菩提心之眾菩薩們所宣說的。其最重要的觀念在於以性空智慧覺悟諸法實相(即一切外在事物的名相,皆是自心的虛妄分別而已),既不體證、進入涅槃而自願生生世世輪迴生死救度眾生,其行為看似有違一般所認知的脫離輪迴觀念,而實際上這才是《大般若經》開悟菩薩的主旨所在。因為以慈悲喜捨之心平等救護一切眾生才是真菩薩行,而自己逃離生死輪迴卻棄眾生於不顧則有違菩薩自度度他之初衷誓願。

在《大般若經》中數度出現 「菩薩摩訶薩普為利樂諸有情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與 「觀諸法皆空,不捨一切有情」字句。此即表示若離開對眾生的慈悲濟度,則一切修行的意義則大打折扣,不能最終成就無上菩提正果。 註:性空:自性本空。而非空性。自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沒有所謂空不空的問題。若用空性二字,即顛倒字句,非原義。

《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6-18 13:42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6-18 13:48:28 |只看該作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翻譯經文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翻譯經文篇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譯:照境智用皆解脫名自在,破我法執名行深般若名智慧波羅蜜多名到達彼岸,

  色身感受思想行為意識皆幻,度眾生痛苦災難煩惱災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譯:舍利弗佛弟子,色是緣起假象言不異空,雖有假象並無實體言空,緣起性空無二無別,

  性空即色法本體言同體,四蘊同色緣起假象,同色並無差別可言。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譯:舍利弗佛弟子,緣起假象當體真空實相,實相理體常住不滅,實相本體本自圓滿,

  實相本體因不變。真空不立纖塵有塵便不真言無色,五蘊無常虛妄不實言無,

  眾生因六根生執有我菩薩無住六根,眾生認為六塵可取可得菩薩無住六塵。

  眼界無實,六界各有界限菩薩無住六界,迷昧為性煩惱總稱,初無明起至無明滅皆虛妄,

  生直到年老身壞無常生滅無常生滅,生老病死虛妄無實不生我執,對一切諸法不生法執,

  無有為智也無染者得失。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譯:以無求無取無得之心,菩薩初發心菩薩,依靠妙智慧得到到達極樂彼岸之方法,

  心無妄想執著牽掛,煩惱罣礙自然消失,就無恐懼無怖畏,遠離虛妄不實不生我執法執,

  最終能合覺背塵解脫自在。過去現在未來各三世,依靠妙智慧度達極樂彼岸之法門,

  阿耨多羅名無上三藐名正等三菩提名正覺得無生法。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譯:因知妙智慧度達極樂彼岸之法門能除煩惱魔脫生死苦,破眾生痴暗照見無明虛妄,

  直趨涅槃無一法過於者,言語難盡此咒之聖之妙,除一切煩惱災難痛苦災厄,真真實實

  沒半點虛偽,因說妙智慧度達極樂彼岸之咒法,當下說咒法,去也度也,度也去也,

  趕快度去彼岸也,度大眾到達彼岸也,速疾成就佛果薩婆訶名速疾。


《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6-18 13:58 編輯 》

Rank: 10Rank: 10Rank: 10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6-18 16:11:09 |只看該作者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段在下聽說兩個字就可以解決~~就是"太極"......
不知是否合適~~~^_^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2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正人說邪法,邪法也是正;
邪人說正法,正法也是邪!
當殺生為了護生時,殺生不再是罪孽;
當護生成了殺生時,護生不再是功德!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7 16:3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