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7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75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咒語,是法師口中常唸的三言、四言的短語,少則數字,多則數百字。
道教的咒語,來源于先秦時期巫覡的「咒禁法」,祝咒訣語,統言之都是法師與神明交談的語言,細言之,又各有差別。
《太平經》卷50《神祝文訣第七十五》曰:「天上有常神聖要語,時下授人以言,用使神吏應氣而往來也,人民得之,謂為神祝也,祝百中百,祝十中十,祝,是天上神本文傳經辭也。」
既然祝文是天上神靈的語言,自然神妙莫測,並有無窮的法力,可以「召群神使之」,可以「使神吏為除疾」。
人和神可以對話,可以傳授靈驗,因而安慰和暗示是這類神讖祝語,具有效力的原因之所在。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亦多受佛教徒香咒與梵偈的影響。
南北朝以後,咒與發展成了對神明讚誦、祈訴、傳令的秘語或頌詞了。
到了唐朝,咒語中吸收了許多方言、外來語、民俗俚語,因此,其中多夾雜有方言俚語和梵文音譯的文字,咒語的內容變得更為灰澀,往往帶有神秘性與不可解釋性。
在字數長短、音節快慢、短語韻律中有一定的規律,可以反覆地吟誦,亦可以加入舞蹈與動作,以增強咒語的效果。
在內容上擴充為對神吏的囑託,對鬼卒的呵叱,對仇人的詛咒,對病魔的降服,對神靈的祈求,對自我的禁誡等。
在古老的時代,人們對於自然充滿了希翼的同時,也充滿了恐懼,充滿了敬仰,人們篤信咒語,利用它傳達天神的命令,或向天神申述心聲,祈求幅祀,從此咒語變成了信徒與神靈交往的重要手段。
隋唐時期,符咒法術非常的盛行,出現了大批的經書,同時,咒術又廣泛地運用于卜卦算命與堪輿風水之中。
來源:紫雲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