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1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人間之樂不宜求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6-24 01:58:4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人們常說︰「我們一定要追求快樂的人生。」而今筆者主張「人間之樂不宜求」,豈非與世人唱反調?不錯,我們佛教所講的道理,是頗異於世俗的。由於人們的思想與觀念是由個人的性格與嗜好產生,並不能跳出凡夫知見的範疇。同一事物,甲認為是美好的,乙可能認為醜惡,而丙則或視為不醜不美。甚至個人的觀念也會經常變化,昔日認為是的,今則或覺其非。可知世間一切善惡好醜極難下個定義,因為人心時時為業識支配,外境也隨心所轉變,種種觀念與知見全是凡夫的妄計,並無真理可言。所謂︰「情有理無。」我們說的真理是有共同定義,置諸四海而皆準的,任何人都不能將其推翻,而非一般人所易體會。

  佛說︰「人生世間,苦多樂少。」這句話要認真的去體會也不難,祇是人們通常都不大樂意去仔細玩味吧了。

  以結婚來說吧,一般都認為這是人生快事,無須費辭。人們到了婚後,若倆情投意合,自是如膠似漆,因為既落愛網,彼此便不見其瑕疵。但愛情歸愛情,肚子餓了總要吃飯,縱然不忍片刻分離,仍要出外各奔東西,以謀生計,於是丈夫怕妻子不安於室,妻子也疑夫有外遇,你牽我掛,何有歡樂?佛經所謂︰「因愛生憂,因愛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更何況人事滄桑,無常瞬息,恩愛不易永固,相處日久,生活可能已轉趨平淡,說不定這時才發現彼此所好不同,妻樂寧靜,夫喜外動,或因信仰不一,意見相左,從而互相指責,爭吵不休,甚而分居離婚。又或生兒育女之後,生活擔子益重,除非增加收入,否則便要量入為出。假如子不聽父教,女不守家規,諸般苛索,一不順意,便生怨結仇。況且家中不論那個有病,或有困難,等於身受,煩惱之多,實在不勝枚舉!試問樂在何處?

  人生苦多樂少,一般人是會體驗得到的。若再深一層地去研究,縱然偶爾得到一點小樂,也不過是以苦為樂。如人走路覺得辛苦,便以坐下休息為樂;坐的時間太久又覺不適,仍以行走為樂。這豈不是因苦顯樂?

  曾有某國大使館之大使,一日忽為劫匪綁票,限期勒贖,這時其家眷必寢食不安,苦不堪言,正當不知如何籌措,忽然匪徒將人釋放,這時舉家喜出望外,可謂快樂無比。然深思此樂,從何處得來?追本窮源,由苦換來,若無當日綁架之苦,何來今日之樂?以此類推,人間之樂,莫不由苦換來。

  一日閱報,見賽車好手,得到冠軍,獎金數萬,一時聲名大噪,揚眉吐氣,樂不可支。誰料,翌日下午與其太太驅車出遊,一時輕心,開到海,同歸於盡。此乃樂極生悲之苦。

  若言官位是樂,以美國尼克遜為例,在他競選總統未知勝敗之前一日,由於精神過度緊張,以致一夜未能入眠。至「水門事件」逼於下野,更身敗名裂!南韓朴正熙總統執政十八年,雖然對南韓貢獻甚多,結果也被人謀殺,其妻亦於七四年為人槍殺身亡。凡此種種,莫不是苦多樂少!

  有人早出晚歸,拼命追求財富,以為有錢便是萬能,財富即是快樂。不知財富本身又具有極大的誘惑,使人賺十萬想百萬,得百萬想千萬,欲望無窮,無法罷手,如此不斷地勞心竭力,苦樂實難以分辨。

  還有那些不願安分守己的人,見別人位高財多,便心生貪念,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偷盜搶劫,作奸犯科,無所不為。幸而稍有所獲,即盡情享受。然巧取豪奪,終非良策,偶一不慎,便陷入牢獄,試問樂與苦誰多?可知不論追求人間任何樂事,莫不有苦惱相隨,追求愈多,則痛苦愈大。

  作為一個智者,要明是非辨邪正,凡事須從遠處著想,不宜祇顧目前的小利益。凡對別人有裨益的事,則應量力而為;如對別人有損害的,萬勿沾手。《中庸》有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即是此意。

  須知富貴貧賤,乃前世作善為惡所招來。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假如今生不修善反作惡,等於點燈不加油,反將燈炷燃大,這是非常可怕的。

  人們追求世間之樂,不是浪費金錢,便是消耗精神,前者招致貧窮困苦,後者促使多病短命!若以因果來說,這祇是受現報之小苦,轉世還要受生報之大苦,假使來生受報未完,仍要多生多世再受後報。因此我們寧可吃些小苦,不要追求人間之樂。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綜合來說,欲得人生真正之樂,切勿祇限於物質的享受,而應在精神方面下功夫。因為前者是有限,後者乃無窮。孔子讚顏回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可知樂與物質豐儉無關。而且精神上之樂,是惜福而順於善,則善有善報;物質上五欲之樂,乃損德而順於惡,則惡有惡報。所以有識之人,不應貪求物質上的快樂,而應追求精神上的寧靜。

文出:佛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4 22:0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