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7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75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全真派傳戒儀式】
道教宮觀中的宗教活動,若論時間長、規模大、最隆重、最莊嚴和神秘的儀典,當數全真道宮觀中的“傳戒”與正一道宮觀中的“授籙”。這兩種儀典,一般宮觀無資格舉辦,只有具有權威性且影響最大的十方叢林宮觀才能舉辦。這兩種儀典,都不是定期舉行,只有在宗教條件與物質條件具備後才能發起舉辦。
所謂“傳戒”,就是道教全真十方叢林宮觀中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師、律師、著名方丈,向已受“冠巾”的正式道士傳授“三壇大戒”(初真戒、中極戒、天仙戒)。受戒弟子來自三山五嶽,不拘地區,亦不拘老少(現在規定在18歲以上)。“戒律”,是以“天神”的名義規定的不可違背的道士言行、修持的準則。道教宣稱,“戒律”如同載人的舟楫。出家修道者志在超生死,但道有真傳,法有秘授,都只應傳給有德之善人。“戒律”能幫助修道者達到性善的境界。修道不受戒,就不能得到道法要訣的真傳,且名不得入“登真籙”。因此出家道士要受戒並持戒。
全真道用傳戒方式教育道眾的傳統源遠流長:自元朝丘長春訂立傳戒儀範始,已有七百多年歷史。清康熙年間王常月方丈在北京白雲觀多次開壇,廣度弟子。本世紀20年代白雲觀方丈陳明霜也曾開壇放戒。就全國來說,自1947年成都二仙庵放戒以來,由於戰亂等各種歷史原因,全真道中斷傳戒已近五十年。1988年11月中國道協四屆二次理事會議作出了恢復全真傳戒的決議,成立了傳戒儀典籌備小組。經過一年的籌備,於1989年11月至12月2日(即農曆十月十五至十一月初五)在全真祖庭北京白雲觀舉行了隆重傳戒受戒儀典(按傳統規定應為100天,為了不影響正常教務與勞動自養,縮短為20天)。這是解放後首次傳戒,是道教宗教活動中的一件大事。由全國各地名山宮觀舉薦來白雲觀受戒的全真道士共75人,其中乾道約占60%,坤道占40%,年紀最大為75歲,最小的21歲,絕大多數是中青年道士。這次傳戒律師是受過天仙大戒的白雲觀第二十二代方丈王理仙,協助律師傳戒的八大師是:證盟大師許至有,監戒大師江誠霖,保舉大師黃宗陽,演禮大師張信益,糾儀大師李宗智,提科大師閻宗隆,登籙大師曹理義,引請大師陳宗耀。在這次傳戒盛典中,進行了迎師禮、演禮、考偈、審戒、誦皇經、禮鬥懺、學習戒條、傳授衣缽、發戒牒、普表謝神、做鐵罐施食道場,以及講授《太上感應篇》、《丘祖垂訓文》、教理教義、修持方法、重要經典等。傳戒結束後,提科大師閻興隆說:“傳戒已中斷近五十年了,如今能開壇傳戒,不但說明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真正落實;同時也說明,如今政局穩定,國泰民安。”年近古稀的受戒弟子孫真淳說:“這次傳戒,是道教一件大喜事,法統得以繼續,年輕戒兄弟多,道教後繼有人了。”傳戒盛典結束後,當時的中國道協副會長,傳戒籌備組負責人傅元天大師召集全體受戒弟子,作了以《修戒之目的和我們受戒後的努力方向》為題的演講。他勉勵大家今後的言行舉止都要為宮觀道眾作表率,要勤修不怠,勇猛精進,正己度人,造福社會。
1995年11月1日至21日在四川成都青城山常道觀(天師洞)、上清宮舉辦了新中國建立以來全真派的第二次傳戒受戒活動。全國各名山宮觀的求戒弟子逾四百人。年齡最大的121歲(老道長趙永川),最小的21歲。此次傳戒的方丈大律師為“全真律壇嗣天仙正宗”第二十三代傅宗天(即傅圓天)大律師。其餘大師有:證盟大師謝宗信、保舉大師吳理沖、監戒大師曹祥貞、登籙師江至霖、韓壬泉、演禮大師田誠啟、糾儀大師周至清、引請大師黃至安、提科大師吳元真、總理大師黃信陽。受戒弟子朝真禮聖,聽諸位大師宣講經論法戒,並學習‘了教理教義、修煉方法以及宮觀管理規制。傳戒法會曆二十——天圓滿成功。經傳戒領導小組和諸位大師對受戒弟子的審核,發給了《淨戒牒》及《初真戒》、《中極戒》、 《天仙大戒》、《守戒必持》等經書律文。
正一道的“授籙”活動,是正一道用獨特的方式方法向道侶宣揚各類自律規戒的一種制度和儀式。道土臨壇接受道壇法師傳授法籙,稱為“籙生”,籙生在法壇中皈依“道”、“經”、師三寶和“九戒”,並虔誠地發十二宏願,是正一道士宣誓奉持“清規戒律”信念和決心的定規方式。
正一“九戒”:
一者克勤,忠於國家,是念直戒;
二者孝敬父母,是初真戒;
三者不殺,慈救眾生,是持真戒;
四者不淫,正身處物,是守真戒;
五者不盜,推義損己,是保真戒;
六者不嗔、凶怒淩人,是修真戒;
七者不詐、賊陷良善,是成真戒;
八者不驕、傲忽至真,是得真戒;
九者不二,奉道專一,是登真戒。
所謂“十二願”:
一願乾坤明素;
二願氣象清圓;
三願主躬康泰;
四願融洽人埏;
五願天垂甘露;
六願拋發祥煙;
七願四時順序;
八願萬物牛全;
九願家多孝悌;
十願國富才賢;
十一願籙生受福;
十二願正教興行。
被授策後的道士才可以稱為法師。解放前的授籙活動,一般都由江西貴溪天師府的歷代天師主持科儀。臨壇籙生受籙時,法師按正一傳統法派、輩份取法名。江西龍虎山天師傳法又稱“三山滴血派”,其時的“三山”已不包括衰微的江西省清江縣閣皂山,而是指江西龍虎山、江蘇茅山、湖北武當山。法派系譜為:“守道明仁德,全真複太和,至誠宣玉典,忠正演金科,沖漢通元蘊,高宏鼎大羅,三山愈興振,福海啟洪波。”並依據正一“學道人土:,修真有得,刊名仙籍之品格”的《天壇玉格》,授予神職,頒發職、符籙、法印、天篷尺、玉笈、拷鬼棒、權杖、令旗等法器憑證。故授籙也是選拔道士充當法師的方式。
江西貴溪天師府在1946年曾舉辦授籙活動,以後遂中斷。1991年7月下旬,中國道協、龍虎山道協、上海道協、蘇州道協、杭州道協、茅山道協在上海召開研究會,共同協商並作出了恢復正—道授籙傳度以承續法統的決定,成立了法務指導小組。基於海外道教徒迫切要求,決定首先為海外道教授籙。在1991年8月下旬,法務指導小組在廣州主持召開了新加坡、臺灣等地的主要正—宮觀負責人會議,具體討論恢復授籙的準備工作。1991年10月3日至10月9日(農曆八月廿六至九月初二),道教正一派在祖庭龍虎山嗣漢天師府,為臺灣和海外道徒舉行隆重的授籙傳度醮儀。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臺灣等地宮觀舉薦來受籙的弟子共36名,其中乾道35名,坤道1名,年齡最大的為68歲,最小的為27歲。這次授籙傳度的三師是:傳度師汪少林道長,保舉師張金濤,監度師張繼禹。這次授籙傳度活動雖然只有七天,但在此短時間內如法如儀進行了啟師、灑淨、講經、說戒、頒發職貼和法器等道場活動,中間穿插了請水開壇、安龍奠土、申文發奏,宿啟進表等道場,還學習了《道德經》,《玉皇懺》等經典。受籙弟子們紛紛表示,回去後要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道教的優良傳統,為濟世利人作更多的貢獻。
1995年12月5日至7日,由中國道教協會組織和領導,在道教正一派祖庭江西龍虎山上清鎮天師府,再次隆重舉行授籙法會。前來參加授籙傳度的近兩百名籙生,來自江蘇、上海、湖南、湖北、安徽、甘肅、浙江、江西、雲南、福建等十二省一市。他們中既有年近八旬的老道長,也有年僅二十來歲的青年道士。中國道教協會早在1989年就曾提出恢復正一派授籙傳度儀典的建議,經1992年中國道協第五屆代表會議討論決定,複經1994年在上海召開的中國道教正一派授籙座談會,精心討論,就授籙傳度之諸多事項達成共識並制訂了具體方案,最後經中國道協授籙領導小組決定,此次授籙法會才得以正式開壇。按傳統儀規,本次法會聘請:江西龍虎山道協副會長何燦然為傳度大師、上海市道協會長陳蓮笙為監度大師、江蘇茅山周念孝為保舉大師、中國道協副秘書長張繼禹為護籙大師、江蘇龍虎山天師府張金濤為護法大師、江蘇蘇州道協薛桂元為護經大師、上海浦東欽賜仰殿淩晉明為護壇大師、浙江洞頭縣道協會長施書寶為護戒大師、湖南湘潭市道協董淑和為護道大師。授籙傳度科儀於12月4日進行了開壇請水、安龍奠土、揚帆掛榜、申文發奏、淨壇結界等齋醮儀典;5日進行了開壇、迎請諸大師、參拜玉皇、三清和天師道祖天師、開啟法事等儀典。以後全體籙生聽取了由陳蓮笙、張繼禹宣講的有關天師道經法籙戒講座。三天的盛大法會,經過了啟師、拜鬥、傳度、齋供、上表、送聖、功德圓滿。籙生領取了《正一職牒》及《道教正一派授籙傳度經教集》。這次法會,恢復和健全了道教正一派的教戒規范制度,培養了道教法籙傳人,滿足了國內正一道眾的信仰需求。
總的來看,這相繼舉辦的全真傳戒與正一授籙活動,體現了四方面的意義:
(1)在新的歷史時期政府認真貫徹宗教信仰自由的情況下,傳戒、授籙得以恢復,黨和政府的正確政策,保障了道教正常的傳承發展。
(2)滿足了道教徒多年來信仰上的渴望,全真道、正一道得以延續道統,免除後顧之憂。
(3)對舊的傳戒、授籙規範作了適當改革,酌情縮短了法事日程,合理節約辦事,同時增加了政策、法規學習與修道持身知識的學習。
(4)首開道教有史以來的首例,為海外正一道徒傳度授籙,使道教道統脈系正式流傳海外,走向世界。道教的根在大陸,這在客觀上有利於祖國統一大業與維護世界和平。
來源:紫雲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