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3-24
- 最後登錄
- 2022-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051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1066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伊斯蘭教的文化藏寶地-布哈拉
布哈拉是烏茲別克的第三大城,位於澤拉夫尚河三角洲畔,沙赫庫德運河貫穿,全城古蹟和現代建物並存,布哈拉(Bukhara)梵文意指修道院,城市大約建於一世紀前,九至十世紀時為薩曼王國的國都,1220年為成吉思汗所佔,1370年落入帖木兒之手,在此之前布哈拉一直由卡拉罕王朝及契丹人所控制。
在十六世紀中葉烏茲別克的謝巴尼德人建都於此,史稱布哈拉汗國,中國古書中稱之為不花刺、新唐書中的戊地國、唐代招武九姓中的畢國、安國,均指是布哈拉汗國。
二十世紀中葉發現了大量天然氣,俄羅斯人開始大力重建,城市發展迅速,惟舊城部分仍保有昔日風貌,如清真寺、神學院,和磚坯平頂屋加上蓬蓋的集市遺址,主要古蹟有十世紀的伊斯梅爾˙薩曼陵墓,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彩色圓頂古建物,1127年所建的卡楊清真寺,這座清真寺塔高四十七公尺,是布哈拉的代表景觀標誌,也是沙漠遊牧者的地標。
布哈拉意指修道院,當然有許多神學院座落於此,如1509年所建的烏魯別克神學院、1536年建造的米利-阿拉伯伊斯蘭神學院,無論是景觀造型,或是內部陳設仍保留古風古貌。
布哈拉在絲路貿易鼎盛時代,它是著名的伊斯蘭教學術重鎮。居民至今還把該城叫做「布哈拉伊夏立夫」,意思是「高貴的布哈拉城」。在它輝煌的舊日,城裡土黃色伊斯蘭宗教學校(Madrassas)四周佈滿了街聲沸揚的貨攤。高觀深目的店主,高聲向摩肩接踵的往來行人兜售絲綢和漆木盒子。在這片熙攘紅塵之上,一所所伊斯蘭宗教學校巍然聳立。學校正面直指入天、勢若欲飛的尖形拱門外,鑲滾著藍律土耳其玉色磁磚所拼成的曲折幾何圖案。
目前的布哈拉有居民20萬人,城裡仍保有上千座的清真寺與各所宗教學校,充滿神秘異國風情的室內傳統市場也依然存在。只是這一切都年日已久,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敗蕭條景象。
烏茲別克的專家們現在著手修復布哈拉,古蹟修復計畫早在1968年就由前蘇聯政府展開,並在1991年烏茲別克獨立後加速進行。多年以前,烏茲別克就已經修復了舊日絲路名城撒馬爾罕。但當時的修復原則是重建而不是復原。今日撒馬爾罕的雷吉斯坦廣場,已經重現令人驚嘆的燦爛舊觀。可是廣場連同它三面環立的伊斯蘭宗教學校,卻像一座露天展示的博物館館藏,和城內居民的生活並沒有多少交融。布哈拉修復人員不想在犯同樣的錯誤。
負責布哈拉城規劃事宜的總建築師夏里波夫表示,目前「布哈拉居民一致的願望,是看到這座城市在過去事什麼樣子」。除了採傳統上的泥磚外,在極必要的情況下,修復人員也使用少量的水泥,修補穩住瀕臨崩塌的建築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