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3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士的其他修煉方式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6-29 00:55: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士們的修煉生活並不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單調乏味,個中滋味究竟如何,也許只有身處道門、躬行修煉者才能說待痛楚。僅從道士們的修煉方式來看,也是多種多樣的,並不僅僅局限於外丹、內丹兩種。比如服食、守一、行氣、導引、辟谷、房中術以及道門中講求的記功過、守庚申和練動功(太極拳等)等等,都屬於道土修煉生活的範疇。
  
這些修煉方術,有的與外丹術有關係,比如服食,但又並非完全是一回事。道士們服食的範圍很廣,既可服食外丹(用丹鼎煉就的金丹),又可服食其他東西,如各種草木藥和食物,尤其是素食和一些中草藥。古代樓觀派道土愛服用終南山所產的胡麻、黃精、天門冬、茯苓、五味子、松脂、黃芪等草木藥物。這些天然之物多具有滋補、鎮靜等功效,樓觀道土因地制宜而採取的將修煉與曰常飲食結合起來的一種修煉方式。也有的與內丹有密切關係,如守一、行氣、導引等,內丹術就是吸取這些方術之後才形成的。但是內丹術在吸收借鑒、總結提高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統而獨特的思路與方式,因此終究又不同於守一、行氣諸法。
  
所謂“守一”。就是守持身中魂神或精、氣、神的內修之法,目的在於使精、氣、神不向外散逸而長駐體內。早期道教如太平道,便提倡守一,以為守一時可以並行存思之術,即存思身內之神,以求寧靜神安,長生久視。這在形式上與內丹術有“內養”上的共同點,但畢竟有所不同,即使在內丹術廣泛流行之後,操此術的道土亦不乏其人。
  
所謂“行氣”,又叫服氣、食氣或煉氣,是一種以呼吸吐納為修煉方式的內養方法,種類繁多,據《雲笈七簽》卷三十二記載,僅其中吐氣一法,便有吹、呼、唏、呵、噓、咽六法。這種方法被內丹術吸收,形成其運轉大小周天的功法。但“行氣”仍有自己的獨立性。道土們的行氣修煉,分為外息法和內息法兩種。外息法即深呼吸法,為的是吐故納新,凝神靜氣,使呼吸變得輕、緩、勻、長、深,而達到養生的目的。行氣功力愈深,養生之效愈顯著,歷代許多高道都深諳此法。內息法指閉住口鼻,儘量不讓口鼻吸取空氣,旨在調動自身固有的內氣自我呼吸迴圈,若胎兒在母腹之中,故又稱“胎息法”。此法難度很大,但據稱如諳此法,必有神效。從我們前面介紹的陳摶修“睡功”的情況來看,他就是一個煉內息法的高手,其睡實際上是進入“眙息”狀態,似睡而非睡。在進行“行氣”修煉時,道土們還常輔以導引、按摩等方法,以便使修煉效果更加明顯。
  
所謂“導引”,其方法很多,如葛洪曾言:“或伸屈,或俯仰,或行臥,或倚立,或躑圃,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抱樸子•別旨)總之,是一種活動肢體的柔軟體操,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帛書(導引圖),便繪有如熊經、鳥伸、鳧浴、虎顧等44種導引姿式,多為仿生(模仿動物)之姿。這很能體現出道士們對大自然的深切認同感。
  
所謂按摩術,為導引術的輔助手段,故有人就乾脆把它歸入導引術之中。這是一種通過按摩的方式宋達到修煉目的的修煉方術,種類繁多。具體手法有摩、捏、按、推、揉等,通過按摩人體的各個部位,作用於人體經絡穴位,以求筋肉舒展、血脈暢通。按摩作為行氣的輔助手段,會使行氣更為有效。按摩有時也作為一種獨立的修煉方式為道土們所採納,不過他們對其功效並無太高的期待。
  
在道土的修煉方式中,辟谷與房中術是多為世人詬病的修煉方術。辟谷又稱斷谷、絕穀、休糧、卻粒等,特點是以服氣代替食五穀。這種修煉方式也是道門長期流傳的一種功法,在漢代即有道土行煉此法。這種方法要求道土以無病的狀態進入修煉,先稍服緩瀉劑,去掉腹中積滯之物,然後減食,漸至絕穀,不知五味,每曰僅做3遍靜臥服氣功,即可不饑不餓。為什麼要辟穀呢?道土們認為人體內有“三屍”(也叫三蟲、三彭,指嗜吃、嗜味、嗜色),上屍居腦宮、中屍居明堂,下屍居腹胃,是毒害人體的邪魔。三屍依賴穀物之氣而生存,所以只要不食五穀,斷了穀氣,三屍便亡,人體內的邪魔也就斬滅了,自然可以益壽長生。所以,欲求長生的道土,便要進行辟穀煉。道士在辟谷時先要進行齋戒以得神氣內助,然後行服氣、胎息之法來達到辟穀目的。之所以行服氣、胎息之法,是因為這樣可以將體內能量消耗降至最低限度,從而在不加以食品補充的情況下,生命照樣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然而,辟穀在時間上畢竟是有限度的,修煉者不可能無休止地堅持不吃不喝,否則不但達不到修煉目的,反而連性命也要搭進去。為此道土們想出了補救的辦法,服餌和服水便是其中的兩種。在辟谷時雖然不能吃五穀,但是服用藥物卻不在禁忌之列,所以道土們發明了一些他們稱之為藥餌的-食品來服用,謂之“服餌”,結果既可以保全性命,又完成了辟穀的“壯舉”。算作藥餌的東西有蜂蜜、茯苓、大棗、核桃、胡麻等等,將這些東西經過九蒸九曬後製成蜜丸或膏狀的食物,餓急了便可適量服用。這些“藥餌”頗有營養,並有藥用價值,故能維持辟穀道土的生命。服水辟穀,難度更大。但那水在一定的時限內,也確實可以成為辟谷道士的生命源泉。所服用的水有香水(有香灰的水)、咒水、符水;井華水等。其中井華水是早晨最先汲取的井泉水,中醫認為此水味甘平無毒,有安神、鎮靜、清熱、助陰等作用。如果再在水中加上一些藥物(如山藥、白術、黃精、山萸、大棗等),則恰如唐代高道司馬承禎的《匠水絕穀法)所說的那樣:“不至虛假也”。應該承認,辟穀法目口使對修煉有幫助(如鍛煉道心、意志),也畢竟是有限的,正常情況下似不宜採用。那些修道者因深入山林無人之地,或墜入澗穀深井之中,陷入無食境地,在萬般無奈之下行辟穀之法,以延時曰待救,則不失為一種暫時有效的自救方法。不過,辟穀術對於提高一個道土道術的知名度,卻是非常有效的。一個道土如果可以在那裏僅靠服餌或服水長期堅持辟穀,那將會被外界認為道術高超,修煉有方。
  
房中術在先秦神仙家和方士那裏已經萌生,後來被道土吸收、改造為道教養生修煉術的一種。房中術又叫黃赤之道,本為講房中禁忌與衛生之術。但是,當它被稱為禦女術或男女合氣術時,就演變成了通過異性交接而謀求長生的方術。葛洪在《抱樸子內篇》中一再強調和評說了這種獨特的修煉方術,認為強調保精貴生的房中術比服補藥金丹還要重要。如果不懂房中術,不懂得“還精補腦”的要義,即使服藥千種也沒有什麼益處。南朝名道士、道教上清派代表人物陶弘景也在《養生延命錄》卷下《禦女損益篇》中,對房中術進行了總結。他在《真誥》中也生動地展示了上清派的“房中觀”,即追求那種將享受與長生相統一的房中術。其要點在於還精補腦,恰當節制。唐代高道、名醫孫思邈也非常重視房中術,作過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極有價值的見解。他在《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養性•房中補益第八)中講道:“凡欲絕泄者,當閉口張目,閉氣握固,兩手左右上下,縮鼻取氣,……並琢齒千遍,則精上補腦,使人長生。”他認為房中術應以“閉固為謹”,同時還應兼服藥餌,只要堅持不懈,便可氣力百倍,智慧曰新。道教房中術對女性也相應給予了指導,即“留胎止精可長生”。《黃庭經》所謂“留胎”,即不生育。道教房中術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從漢代到唐代是房中術比較流行的時期,歷代留傳下來的房中術著作洋洋可觀矣。概而言之,道教房中術之目的在於“務求節欲,以廣養生”,而不是“務於淫佚,苟求快意”、“淫女色以縱情”。認為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否則致疾病,但如果縱情恣欲,不加節制,必將喪命,這是這種修煉術的基本理論出發點。無疑,這種認識很有科學性,即使在今天來看,也多有借鑒之處。不過,在歷史上,房中術也常常被一些人歪曲利用,成為一些低級道士和上層社會尋歡作樂的手段和口實,對道門和社會都產生了不良的影口向。在南宋以後出現的道教清修派,如全真道龍門派,就摒棄了房中術。
  
在道士的修煉生活中,還要做兩件也不太容易做到的事,即記功過和守庚申。道教在發展的過程中,將儒家的倫理道德和道教的長生成仙理想結合起來,認為欲成仙真,必須積德行善,因此出現了以天人感應、因果報應為思想基礎,以儒家道德原則和道德規範為具體衡量標準的勸善書,如流傳極廣的《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 君陰騭文》等。這些勸善書為道土曰常生活中的道德倫理修養規定了種種善惡標準,如《太上感應篇》便列出了26種善,170種惡,並認為如行1300善者成天仙,行300善者成地仙。但是,如何來具體計算,則沒有明確規定,即僅有“定性”而沒有“定量”。因此,為了能更加精確地衡量道士在曰常生活中的善惡表現,在《太上感應篇》、《陰騭文》等的基礎上便出現了《功過格》這種具體計算道土善行(功格)和惡行(過格)的形式,著名者有《太微仙君功過格》、《警世功過格》、《十戒功過格》等。在這些書中,根據道士善行或惡行的大小程度,,相應地規定了該記若干功或若干過。比如道士醫救重危病人1次,記10功;如打殺1只蚊子,記1過,名目繁多,不一而足。修煉中的道土,要根據《功過格》的具體標準條款,堅持長期自記功過,善言善行記在功格,惡言惡行記在過格。月月結清,年年總結,功過相抵,累積的功或過轉入下月或下年,這無異於一種自我考核。如此自記功過,仿佛曰記,自己樹一面鏡子宋觀照檢查自己的曰常言行,借此督勉自己更好地修煉,以便早曰名列仙班。從方法上來講,道士們的這種做法,是仿照儒生三省吾身的方法,而且在《警世功過格》、《太微仙君功過格》等常為道土所用的朋子裏,用以區分善惡功過的具體標準,也大多是依據儒家的倫理綱常而規定的。
  
守庚申也是道土修煉生活中不可輕忽的一件事。道士們認為人的體內有三屍蟲,即上屍彭倨,在人頭中;中屍彭質,在人腹中;下屍彭矯,在人足中。此三屍蟲專門引誘人犯戒,上屍誘人滋生色欲,中屍誘人滋生愛欲,下屍誘人滋生貪欲,且喜歡打小報告,專門于庚申之夜離開人體赴天庭或地府言人過咎,削人生籍,正所謂“塞人三關之口,斷人三命之根,遏人學仙之路,抑人飛騰之魂”。((雲笈七簽)卷八十一)但是,如果道士在庚申曰通宵靜坐不眠,此三屍蟲便不能離開人體,也就無法上天入地去說長道短,傷害這位道士了,道士們稱之為“殺滅三屍”。道書中對守庚申即斬滅三屍有具體的方法上的規定,一般認為應先滅下屍,繼之滅中屍,最後滅上屍,而每年六月、八月的庚申曰則最為行此法的“黃金時間”。道士在守庚申的過程中,靜坐不眠並非惟一的形式,尚需伴以口口齒、密咒、服藥、服氣、思念道誡等。可見,所謂“守庚申”,是與服食、煉氣等其他修煉方術結合進行的一種修煉方式。其實質是通過這種形式,尤其是虛構出人體中的“三屍”,來增強道土們的道德觀念,以便進一步強化他們的修道意識。在打坐靜思的同時,輔之以一定的服食、煉氣,可使清氣入,濁氣除,以便道士們堅持“守”下去,否則抗不住疲倦而睡過去了,豈不半途而廢。
  
至子一些道書中所列出的去“三屍”服食方,如似真人下三屍法中,以蜀狗脊、幹棗、蕪荑為配方,往往是一種內服殺蟲藥方,說明一些道士將“三屍”與人體內的寄生蟲混為一談了。但殺滅體內寄生蟲,自然有益健康,而這與道土的修煉目的是一致的。
  
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容易忽視道士在動功方面的修煉。道土固然以求清靜無為、得道成仙為目的,但也並非全然與動功無緣。在道士性命雙修的追求中,練形的過程就必須適當結合動功。特別是雲遊在外的道土,必須有一定的自衛能力,這也促使一些道徒專門練一門動功,以便關鍵之時派上用場。事實上,內功與動功並非完全分家,內功往往是動功的根基,動功高超者,內功無不造詣精深,歷代道土中不乏這樣的內功、動功兼修的高手。呂洞賓的內丹修煉功夫在道教史上赫赫有名,且據(宋史•陳摶傳),他又善劍術,行走如飛。另據《歷代真仙體道通鑒》所記,呂洞賓對寶劍是情有獨鐘的了。而流傳的大量關於呂洞賓的故事,許多是講述呂洞賓身懷絕技,浪跡江湖,除惡扶善,仗劍行俠的業績。可見,呂洞賓的動功修煉也非常高深。內外兼修,動靜結合,正是一種理想的修煉模式。另如向來被視為隱仙的張三豐,能文能武,不但精通內丹法,而且通過觀察鳥蛇之鬥以及吸取少林拳術,創立了享譽天下的內家拳。這種拳路屈伸俯仰,變化自如,以靜制動,貴柔尚意,融內丹煉養的內功於外在搏擊的拳腳中,形成為一種內功與武術相結合的上乘鍛煉方法。這種功法對道士們來說,具有較大的吸引力,故練習者蜂起。將練功與練武結合起來,統一在修道的原則之下,這種情形在道士中相當普遍。

來源:紫雲居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31 04:2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