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7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468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信陽市名茶——蘇仙黃尖,以其芽壯滿毫、清香持久、湯色嫩黃明亮、滋味甘醇而飲譽豫南。蘇仙黃尖茶產於大別山腳下的商城縣蘇仙石鄉。該鄉境內有一條“子安省”,河邊幾塊碩大的巨石上,至今還留有“仙人”的兩個腳印,清晰可見。它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西漢末年,有個姓蘇名耽字子安的人,其父早逝,母子相依為命,住在商城縣境內的大蘇山北麓。蘇宅緊依石槽河東岸,門前怪石嶙峋,宅後綠竹滿園,黃鶴紛至。
蘇耽幼秉異賦,天資聰穎,5歲習文,7歲善劍,成年後精通天文地理,立志為天下人蕩邪惡,扶正氣。但時逢戰亂,兵禍連年,民不聊生,加之瘟疫流行,田園荒蕪,十室九空。蘇耽欲酬心志,拜別慈母,踏遍青山,尋師學藝,普渡眾生。
有一得道真仙,道號“朝陽真人”,隱居大蘇山朝陽洞中。這天,正靜坐洞府,忽感心血來潮,屈指一算,知是蘇耽來訪。便將拐杖拋出洞府,變成一隻猛虎,一口銜住蘇耽,騰空而起,直落洞內真人座前。蘇耽從驚恐中睜開眼,見到真人忙跪拜于地,口稱師父,向真人訴說誠心拜師、求學仙術、拯救苦難百姓的心思。真人聽後,頓生惻隱之心,取出金丹數粒,交給蘇耽後說:“求學仙術非一日之功,拯救百姓乃當務之急,你先將此丹拿回,用大缸化水,讓鄰裏百姓都喝上一匙,便能解除眼前瘟疫”。
蘇耽按真人指點施行,果然靈驗。待鄉鄰們飲服後,蘇耽將缸中所剩殘渣余水潑撒宅旁空地,不久便生出無數棵嫩黃葉芽小樹,摘下嫩葉放入口中,甚覺甘甜清涼。蘇耽屢試,還有清涼解毒之效。其實,這就是最初的“黃尖”茶樹。
此後,蘇耽求仙學術之心更堅,再次辭母上山拜師。行前他囑咐母親,教鄉鄰們遍種茶樹,瘟疫如再發生,可用井水煮茶飲服,以避疫害。兩年後,瘟疫複泛。蘇母日夜奔走,煮茶救民,終因勞累過度,以致油盡燈滅。鄉民們深感厚德,籌資把蘇母葬於蘇家宅後,並把蘇耽所住之地改名“子安鎮”(蘇耽字子安),宅前河流更名“子字河”。
蘇耽從師三年,學成煉丹術後返回故里,聞母已故,悲痛欲絕,當夜在母墳前守孝,突然雷雨交加,第二天雨過天晴,有數十隻黃鶴飛臨蘇門,蘇耽在母親墳前三拜之後,於門前岩石跨上鶴,升仙而去,在石上留下兩只深深的腳印,至今猶存。人們懷念蘇耽母子,將此石叫做“蘇仙石”,“子安鎮”改為“蘇仙石鎮”,今蘇仙石鄉因此得名。後乘黃鶴去,留下“足跡”在人間。可是,蘇氏母子留下的豈止“足跡”,他們留下的昔日避邪驅疫的茶樹,如今已長得漫山遍野,經當地茶農精心炒制,生產出“蘇仙黃尖”、“蘇仙銀峰”等名茶,成為當地人民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一筆財富。
來源:中國茶葉知識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