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1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造像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7-5 01:11: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造像是指造於廟堂、石窟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

道教最初是不供奉神像的,僅有神位或壁畫。《老子想爾注》云:“道至尊,微而隱無狀形象也,但可以認其誡,不可見知也。”《陶隱居內傳》云:“在茅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禮,佛堂有像,道堂無像”。道教供奉神像大約興起于魏晉南北朝時代。《隋書·經籍志》云:北魏太武帝時,寇謙之“于代都東南起壇宇,……刻天尊及諸仙像而供養焉”。又,陳國符所著《道藏源流考》附錄二《道教形像考原》中有:“王淳《三教論》云:‘近世道士,取活無方,欲人歸信,乃學佛家製作形像。假號天尊及左右二真人,置之道堂,以憑衣食。宋陸修靜亦為此形’。是(劉)宋代道教,已有形像。”可見劉宋陸修靜時代,道教已開始有造像活動。保存至今的魏晉至隋代的早期道教造像約有。數十尊,以石刻像為主。此時道教造像在技巧和風格上均受到佛教造像的很大影響,例如神像背後有舟形背光,雙手合十等。甚至有的道教神像和佛像造在一起,如北魏始光元年(424)造的佛道像,左為道像,右為佛像。早期道教造像人物均著肥大的道袍,為秀骨清像,用深直平梯式衣紋,線條勻稱細密而凸起。唐代、以後,道教得到很大發展,造像活動也逐漸興盛,根據其信仰宗旨和其美學思想,道教造像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製作模式、規範和藝術風格。宋元時代,道教造像藝術已達到十分高超的水準,人物形象生動逼真,面部表情豐富,人物性格突出,衣紋潔簡,刀法粗獷,不論是藝術表現手法還是工藝技巧,都對中國的雕塑藝術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明清以後,道教造像藝術進一步純熟,但只是工麗有餘而氣魄不足,過於細膩而欠傳神。
  
道教造像由於神靈的地位、作用不同,所以其形象飛製作要求也不同。在《道藏·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有:“科曰:凡造像皆依經具其儀相,……衣冠華座,並須如法。天尊上披以九色離羅或五色雲霞,山水雜錦,黃裳、金冠、玉冠”,“不得用純紫、丹青、碧綠等”。“真人又不得散發、長耳飛獨角,並須戴芙蓉、飛雲、元始等冠”。“左右二真皆供獻或持經簡,把諸香華,悉須恭肅,不得放誕手足,衣服偏斜。天尊平坐,指撚太元,手中皆不執如意塵拂,但空而已”。如果造像不,依規定,或稍有不恭,就會“鬼神罰人,既非僭濫,禍可無乎”。又據《太上洞玄靈寶國王行道經》記載,道教造像“隨其所有,金銀珠玉,繡畫織成,刻本範泥,鑿龕琢石,雕牙鏤骨,印紙圖畫”, “一念發心,大小隨力,莊嚴樸素,各盡當時”。即道教造像用材可隨其所有。道教不僅把神像作為奉祀物件,而且把造像的全部過程與其信仰結合在一起,例如造木雕像,在選好木材後還要舉行開斧儀式;中間尚有裝髒儀式,使神靈貫注到神像中;最後還有開光點眼儀式,這時的神像才具有神格,成為神靈寓居韻軀體。道教是多神教,其、神仙種類很多,其形象也是多彩多姿的:雍容端莊的玉皇大帝,慈善溫厚的土地公,威嚴的張天師等等。現存著名的道教造像主要有:西安碑林博物館保存的唐代老子石刻像;太原市山西省博物館二部的唐代常阻天尊像;太原晉祠宋代侍女像;山西晉城玉皇廟金元時代的二十八宿造像等等,均為世界著名的中國古代雕塑珍品。

來源:紫雲居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 00:0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