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7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468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早上起來日已高,只覺心裏鬧潮潮,茶館裏頭走一遭。拌幹絲,風味高;蟹殼黃,千層糕,悲翠燒麥,三丁包;清湯面,脆火燒,龍井茶葉香氣飄”。這首流傳已久的揚州民謠,輕而易舉地在我們剛剛踏上揚州的土地時,把我們的胃口高高吊起。
因為生長在北方苦寒之地,家鄉從未有喝早茶的習慣,即使客人上門,也只一杯白開水了事,所以,對揚州的富庶繁華心儀已久,更想見識見識名聞天下的揚州早茶,一睹“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風光。
百年老店“老富春”在一片古意盎然的曲巷裏赫然顯現。老富春創辦於光緒年間,經過百餘年、幾代人的苦心經營,形成了花、茶、點、菜相結合,色、香、味、形俱佳,閑、雅、靜、適取勝的特色。
鄭板橋雲:“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既雲茶莊,茶點上有何特色呢?“一壺水煮三省茶”——魁龍珠是富春茶社最著名的茶點。該茶別出心裁,以兩茶配一花,使茶兼有色、香、味之妙。“魁龍珠”之名,取魁龍珠、龍井茶和珠蘭之首字而成。魁針茶出自安徽,外形扁展,挺直有峰,“兩刀夾一槍”,色澤蒼綠,葉脈透紅,品質香濃氣爽,略帶蘭花香,回味甘甜,耐衝耐泡;龍井眾所周知,出自杭州西湖,向有四絕之名: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珠蘭花則產自福建,香氣清雅純正,歷來是窨制花茶的佳品。魁龍珠的妙處,即在兼有龍井之色、魁針之色和珠蘭之香。
喝早茶的同時,還要品早點,嘗佳餚。拿過茶社的菜單,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僅小吃名點,不下四五十種,還有各式淮揚菜,涼、炒、燒、烹齊備,不下百餘種,讓人一時有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之感。在高人的指點下,筆者一行點了揚州著名的大煮幹絲、三丁包子、千層油糕、悲翠燒麥,當然少不了小籠湯包。
直到此時,筆者一行才松了一口氣,放眼望去,寬敞的店堂內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大多都有導遊帶著,一隊一桌,不用看,都是慕名一慰渴喙的遊人。三三兩兩的本地人,則悠閑自在地獨自品說。
轉眼之間,茶點已紛至遝來,三丁包用的雞丁、筍丁,肉丁,分別選用隔年母雞、鮮筍、五花豬肋條肉斬成,三丁又稱三鮮,三鮮一體,綿嫩入味,滿口奇香,令人大快朵頤;千層油糕則切成菱形,層薄如紙,色澤透明,綿軟甜嫩,層次清晰;悲翠燒麥則透綠甜嫩,狀如石榴;小籠湯包則名符其實,一隻包子臥在一隻特製的竹籠內,由服務生用特製的竹夾子夾到桌上,放到茶客面前,看上去皮薄透亮,一汪汁水如一泓春水,噴薄欲出,發出裊裊香氣薄薄一層面皮,包住一汪清水,令人拍案叫絕。其實,湯包之湯用豬肉皮熬制,肉皮富含膠質,冷則成凍,熱則成湯。吃湯包技術要求頗高,否則,一不小心,要麼燙了嘴,要麼燙了喉。包子好吃口難開,面對湯包,茶客們洋相百出,滿桌汁水淋漓,卻無緣一嘗湯包“湯、鮮、燙”的藝術特色。為便於食客品嘗,茶社備有專用吸管,以免外行當眾出洋相。
來源:中國茶葉知識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