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4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34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伊斯蘭教神秘主義派別。“蘇非”一詞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源於阿拉伯語“Suf”一詞,意為“羊毛”,因該派成員衣著粗織羊毛服而得名。該派源於早期一些虔誠的穆斯林因深信《古蘭經》中有隱晦的經文,期望通過苦行和禁欲的行為,切身體會經文中關於穆罕默德實踐中的神秘經驗。七世紀末至八世紀初,苦行主義和禁欲主義得到進一步發展,並成為對伍麥耶王朝奢侈之風的消極抗議,但無系統的思想體系。八世紀中葉以後,在新柏拉圖主義等外來思想的影響下,發展成為神秘主義派別。對信仰作神秘主義的解釋,把苦行、禁欲作為一種修行方法,力求通過神秘的“愛”和沉思冥想,使自己融於安拉,從而達到“無我”的境界。十一世紀,安薩裏將神秘主義納入伊斯蘭教正統教義,使其影響逐漸增強。十三世紀,伊本·阿拉比又進一步發展了蘇非派的神秘主義,使其成為系統的“氾神論”思想。早期的蘇非派幾乎完全建立在個人活動基礎之上,十二世紀以後,逐漸形成了許多以奠基人名字命名、具有常設性、群群組織嚴密的教團群群組織。其中卡迪裏、裏法伊毛拉維、契斯提、沙茲裏等教團影響較大,他們的活動遍及整個伊斯蘭世界。蘇非派不是一個統一的宗教團體,故沒有統一的教義和儀式。但各教團仍有許多共同之處和道乘途經進入“無我”境界,從而達到與安拉“融合”的目的。同時,都有獨特的“齊克爾”(贊念安拉)形式,並為此舉行一定的儀式。一般教團都實行導師制,導師被稱為“謝赫”、“長老”、“巴巴”或“闢爾”,其弟子經過修煉,被認為獲得“真理”,達到了與安拉合而為一的目的,就可以另群群組分支教團。由於蘇非派教團導師有特殊的地位,故他們逝世後的墓地也是其門弟子的朝拜地。宋元時期,就有蘇非教士在中亞和中國活動。明末清初,蘇非派的神秘主義及其道乘修持通過中亞及其他途徑傳入中國甘肅、青海、寧夏等地,並逐步形成了中國伊斯蘭教獨特的門宦制度。
來源:伊斯蘭之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