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90|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岳武穆王→忠武岳飛(5影片+25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7-20 00:00: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岳武穆王→忠武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漢族民族英雄,今河南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中國南宋時期的著名將領。

岳飛一生與中國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國作戰,為宋王朝抵禦異族侵略,但是最後由於受到南宋統治者的猜忌而被監禁、殺害。

宋孝宗淳熙六年(1169年)追諡武穆。

宋寧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鄂王,故後人也稱「岳武穆」或「岳王」。

從軍宣和四年(1122年)冬,真定宣撫劉韐招募「敢戰士」,19歲的岳飛從軍成為其部下。

但不久因父親岳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

1124年冬,再次投軍,被分配到河東路平定軍(治平定,今山西省平定縣)。

靖康元年九月丙寅日(儒略歷1126年9月21日),金國左副元帥完顏宗翰在圍城二百五十餘日後攻陷太原,守將王稟死節。

此時劉韐數救太原而未果,回到開封任京城四壁守禦使,但不久被罷免。

1126年冬,岳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補「從九品承信郎」。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丙辰日(儒略歷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開封,靖康之難達到高潮。

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壬戌日(儒略歷1127年1月15日),宋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在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

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

康王命武顯大夫陳亨伯任元帥府的都統制,其下編組為前、後、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制就是劉浩。岳飛屬劉浩的前軍。

按蠟書的命令,康王元帥府的任務是火急救援被困在開封的宋欽宗。

岳飛屬前軍編製,奉命帶領三百名騎兵,南下前往大名府魏縣李固渡偵察,在侍御林率所部打敗一隊金軍,殺死敵方一名將領,因功升「正九品成忠郎」。

但因岳飛的曾祖父名岳成,為避諱改為「寄理保義郎」。

正九品的保義郎比成忠郎低一官,但加上「寄理」一銜,便與成忠郎同階。

康王趙構先派劉浩領兵南下濬州和滑州,去解開封之圍。

在劉浩全部前軍二千五百人南下之前,岳飛又奉命率一百名騎士到滑州偵察,一直深入滑州南部近開封府的地界。

當宋軍回歸時,在黃河凍冰之上同金兵發生遭遇戰。

岳飛劈殺一個金將,將金軍殺退,因此升「從八品秉義郎」。

靖康元年十二月癸亥日(儒略歷1127年1月16日),宋欽宗趙桓正式投降金國,成為俘虜。

靖康元年十二月乙亥日(儒略歷1127年1月28日),宋康王趙構逃離相州。第二天過冰渡河。第三天到達大名府。

靖康元年十二月下旬(1127年1月下旬),宗澤承擔了救援開封的重任,而大元帥趙構僅分給他一萬兵力,分成前、後、中、左、右五軍。

陳亨伯任都統制,兼領中軍。岳飛在前軍,這是他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

宗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接連同金軍打了十三仗,每戰皆捷。

在正月的一次戰鬥中,岳飛射死金軍兩個執旗者,在率領騎兵突擊敵人後又擄獲一批軍械。

因此升為「正八品修武郎」。

靖康二年正月癸巳日(儒略歷1127年2月15日),宋康王趙構逃至東平。

靖康二年二月,劉浩的前軍奉命轉戰曹州。

岳飛領軍打敗金軍,升兩官為「從七品武翼郎」。

金太宗天會五年二月丙寅日(儒略歷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為庶人,北宋滅亡。

天會五年二月庚辰日(儒略歷1127年4月3日),宋康王趙構從東平出發。二月癸未日(儒略歷4月6日),到達濟州。

天會五年二月(1127年3月末),岳飛所在的宗澤前軍進駐廣濟軍定陶縣的柏林鎮後,元帥府又命令他改隸黃潛善,而取消宗澤對此軍的指揮權。

當時元帥府已有八萬兵力。其中歸宗澤指揮的只有二萬六千人,而歸黃潛善指揮的卻有三萬六千人。

天會五年三月丁酉日(儒略歷1127年4月20日),金太宗下詔立宋太宰張邦昌為傀儡「大楚」皇帝。

但偽楚政權無法維持下去,張邦昌不得不派人把御璽送到濟州,奉迎康王趙構為帝。

天會五年三月丁巳日(儒略歷1127年5月10日),金東路完顏宗望軍退師,宋徽宗北遷。

天會五年四月初一庚申日(儒略歷1127年5月13日),金西路完顏宗翰軍退師,宋欽宗北遷。

天會五年四月庚辰日(儒略歷1127年6月2日),宋康王趙構離開濟州,前往南京應天府。

出發之前,元帥府所屬五軍被重新編組,其中張俊任中軍統制,劉浩任中軍副統制。

岳飛作為中軍的一名偏裨武將,隨同大隊護送這位行將登基的康王前往應天府。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儒略歷1127年6月12日),宋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建立南宋。

建炎元年六月乙酉日(儒略歷1127年8月6日),宋高宗任命宗澤為東京開封留守。

岳飛自歸入黃潛善軍中後,因為接連幾個月無仗可打便上書趙構求戰。

黃潛善和汪伯彥看到岳飛的上書,批示「小臣越職,非所宜言」,並嚴厲懲罰岳飛,將他革掉官職,削除軍籍。

建炎元年八月(1127年9月),岳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借補「正八品修武郎」,充中軍統領。

張所很賞識岳飛,又很快升岳飛為「從七品武經郎」、任統制。

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間),張所命王彥任都統制,率岳飛和張翼、白安民等將前去收復衛州等地。

隨即張所因從前曾彈劾黃潛善而被貶逐嶺南,河北西路招撫司撤銷,王彥一軍成為孤軍。

王彥駐軍衛州新鄉縣(今河南新鄉市)的石門山,為集結金軍所包圍,因此謹慎出戰。

時年24歲的岳飛有些年少氣盛,責備王彥膽怯:「二帝蒙塵,賊據河朔,臣子當開道以迎乘輿。

今不速戰,而更觀望,豈真欲附賊耶!」率領部下擅自出戰,攻佔新鄉縣。

但馬上遭到集結而來的金軍部隊攻擊,王彥部潰散。

王彥收拾殘部退守衛州共城縣(今河南輝縣)西山,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王彥和他的部屬們都在臉部刺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是謂「八字軍」,後來發展到數萬人,收復數百里的地方。

金軍屢次進行圍剿都沒有成功。

岳飛則率殘部在太行山區轉戰一段時間,聽到八字軍壯大的消息後,前住王彥的山寨叩門謝罪,希望重歸王彥軍。

但王彥對岳飛說:
「汝罪當誅,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歸,膽氣足尚也。方國步艱危,人材難得,豈復讎仇報怨時邪!吾今舍汝。」既沒有追究岳飛,也沒有接納岳飛。

成立岳家軍完顏宗弼佔領建康府後,只派蕭斡里也和張真奴領數千人留守,自己則親率主力追趕宋高宗。

十二月初(1130年1月),完顏宗弼經廣德軍、湖州安吉縣攻向臨安府,宋高宗逃到明州。

完顏宗弼佔領臨安府後,命令斜卯阿里和烏延蒲盧渾帶四千輕騎急攻明州,追擊宋高宗,宋高宗再從明州乘船經海上逃到溫州避難。

張俊在明州以優勢兵力殺金軍中的近千名簽軍,取得「明州大捷」。

完顏宗弼派兵增援,張俊帶領明州城內大部分百姓撤離。

完顏宗弼佔領明州後,無法活捉逃到海上的宋高宗,劫掠一番決定撤兵。

金軍利用大運河,將劫掠所獲用船運往北方,一路攻破秀州、平江府、常州,準備自鎮江府北渡。

二月,金兵過吳江縣,浙西宣撫使統制陳思恭,以舟師敗之於太湖。 三月,完顏宗弼被韓世忠所部八千餘人在黃天盪攔截,被困四十日。

因為有漢奸獻策,金軍掘通河道將船隊經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長江江面。韓世忠趕去攻擊,卻被金軍的火箭擊退。

岳飛在此間帶領東京留守司軍的殘部轉戰廣德軍,六戰皆捷,俘虜王權等偽軍將領四十多名。

駐軍廣德軍的鍾村,軍糧用盡,將士忍饑,卻不敢擾民。建炎四年(1130年)初春,宜興知縣錢諶通知岳飛說縣裡的存糧夠一萬人吃十年,歡迎他率軍保護縣境。二月,岳飛進駐宜興,屯於張渚鎮。

在宜興,岳飛收降了因政局混亂而在當地為匪的多支部隊以及金軍強征來的河北偽軍。岳飛自己就是河北人,平等對待河北、河東等地的簽軍。

偽軍們都傳話說:「此岳爺爺軍。」爭來降附。

三月,金軍在劫掠秀州和平江府之後,攻向常州。

常州知州周杞探知這一情況,派趙九齡(是曾經在張所的河北招撫司里和岳飛共事過的熟人)到宜興縣請岳飛前來鎮守常州。

但在岳飛啟程之前,周杞已經緊隨趙九齡也來到了宜興縣,放棄了常州城。

岳飛與周杞、趙九齡一起帶兵北進,前後四戰,奪回常州。

又尾隨追襲於鎮江府東邊,再捷。

此時,原杜充手下的統制、現已成為割據一方的盜匪的戚方攻陷了廣德軍,岳飛忙趕回宜興縣,帶一千多騎兵赴廣德軍,但戚方已西去攻打宣州。

宋高宗已從海上逃回越州,任命張俊為浙西路江東路制置使,「諸將並受節度」要收復建康。

張俊自己的部隊是宋高宗原來的河北兵馬大元帥府的嫡系部隊,他只派岳飛統率的原宗澤、杜充的東京留守司的非嫡系部隊當前鋒去攻打金兵鎮守的建康府。

四月二十五日,岳飛在位於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戰大捷,金兵橫屍十五里,斬得耳戴金、銀環的女真人頭一百七十五級,活捉女真軍、渤海軍和漢兒簽軍四十五人。

五月初,岳飛到達清水亭以西十二里的牛頭山紮營,夜裡令百人敢死隊穿黑衣混入金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殺傷。

完顏宗弼於五月十日退到建康城西北十五里的龍灣鎮(靖安鎮,靜安)。

岳飛以騎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城,大破之。

五月十一日,完顏宗弼從龍灣撤退到長江對岸的真州六合縣宣化鎮。

岳飛追至龍灣鎮,實現了四年前「靖康之難」前一年金國第一次伐宋時西軍老將种師道的「(江河)半渡邀擊金軍」的遺願,完全消滅了留在南岸的所有金軍。

金軍損失慘重,女真人被斬的「禿髮垂環者之首無慮三千人」,千夫長留哥等二十多名高級軍官被俘,其中僅在龍灣鎮一地就俘獲包括八名女真人在內金兵三百多人。

韓世忠和岳飛給予金軍重創,以至完顏宗弼回到北方見到熟人就「相持泣下,訴以過江艱危」,這一年金國皇太弟完顏斜也死時的遺囑里也對南宋迅速增長的戰力表示憂慮:「吾大慮者,南宋近年軍勢雄銳,有心爭戰。」

完顏宗弼北逃至淮西,宋軍遂復建康,但杜充的無德無能和金軍的殘暴已經在當時擁有近二十萬人口的建康留下了毀滅性烙印。


除有大批人口被金兵俘虜過江之外,這以後的兩年內,人們收拾和掩埋殘缺不全的屍骨,達七、八萬件。

五月下旬,岳飛親自押解這些戰俘去越州,生平第一次覲見宋高宗趙構。

岳飛先見到了上司張俊,張俊通知岳飛朝廷要派他鎮守江南東路的饒州(今江西波陽縣),岳飛認為這樣不妥而上奏:「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固守,仍益兵守淮,拱護腹心。」宋高宗表示支持。

六月初,宋廷又命張俊統領岳飛征討戚方。

戚方原本廂兵,後成為盜匪,再投奔杜充任準備將,又升統制。

馬家渡之敗後再當盜匪,攻陷了廣德軍,岳飛當時回軍帶一千多騎兵赴廣德軍,但戚方已西去攻打宣州,沒有成功,就轉攻湖州安吉縣。

岳飛從越州返回宜興縣後,以三千人在廣德軍東南約七十里的苦嶺紮寨,與戚方交鋒,戚方戰敗被岳飛追擊,不得已便向張俊投降。

岳飛回到張渚鎮,因為即將離開,在房東張大年的屏風上題詞:
近中原〔板〕盪,金賊長驅,如入無人之境;將帥無能,不及長城之壯。

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總發從軍,小大曆二百餘戰。

雖未及遠涉夷荒,討曲巢穴,亦且快國讎之萬一。

今又提一壘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舉而復,賊擁入江,倉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馬不回耳!

今且休兵養卒,蓄銳待敵。

如或胡廷見念,賜予器甲,使之完備,頒降功賞,使人蒙恩;即當深入虜庭,縛賊主碟血馬前,盡屠夷種,迎二聖復還京師,取故地再上版籍。

他時過此,勒功金石,豈不快哉!此心一發,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飛書。

張俊回朝後向范宗尹「盛稱岳飛可用」,由范宗尹向宋高宗推薦,岳飛任武功大夫、昌州防禦使,通州鎮撫使兼知泰州。

岳飛因為通州、泰州不在金軍出入的前線地帶,上奏辭謝,改命為淮南東路一重難任使。

完顏宗弼從真州北上後,在楚州一帶被南宋承州、天長軍鎮撫使兼承州知州薛慶和楚州、泗州、漣水軍鎮撫使、兼楚州知州趙立兩人率軍截擊。

完顏宗弼和主攻淮南的金軍主將完顏昌在六合會合,兩人商定會師攻打楚州,殺宋將薛慶,攻佔了揚州和承州,包圍楚州。

宋高宗詔張俊援救楚州。

張俊自己的部隊是宋高宗原來的兵馬大元帥府的嫡系部隊,推辭不去,又派岳飛統率的原東京留守司的非嫡系部隊當前鋒去拼殺,並命令劉光世出兵援助岳飛。


劉光世本人屯守鎮江府,命部將王德和酈瓊於八月二十四日渡過長江,第二天過邵伯,向西北進入天長軍。

王德後來因部屬不用命,斬其左軍統領劉鎮和裨將王阿喜,於九月撤兵未能援救楚州以及岳飛一軍。

岳飛於八月十五日回到宜興,於十八日出發,於二十二日到達江陰軍,於二十六日夜到達泰州城下。


九月九日以後,岳飛命張憲留守泰州,自己親率部隊進駐承州以東幾十里的三墪,不久到達承州,三戰三捷,殺高太保、俘虜阿主里孛堇等七十餘人。

九月中旬,楚州鎮撫使趙立被炮石打碎頭顱而死。

九月下旬,金兵沖入楚州城和楚州軍民巷戰,終於攻克楚州。由於趙立的抗戰態度,楚州保衛戰的激烈抵抗是少有的,可以和靖康年間王稟的太原保衛戰和同在建炎年間的西部陝州保衛戰相提並論。

楚州失守後,完顏昌轉攻屯泊北神鎮的李彥先部,屬下金兵在淮水中包圍了李彥先的座船,李彥先全家殉難。

在承州和楚州之間,有綿亙三百多里的大湖泊。

金兵於建炎三年攻陷揚州時,出身梁山泊的民間抗金武裝領袖張榮率其水軍乘數百艘船隻轉移到這個湖泊地帶,駐紮於鼉潭湖。

建炎四年九月,完顏昌先後破趙立和李彥先部。十一月,完顏昌乘天寒湖泊冰凍之時,攻破鼉潭湖,張榮撤往通州。

宋高宗詔岳飛還守通州、泰州,有旨可守就守,如不可守,但以沙洲保護百姓,伺機掩擊即可。

此時完顏昌又南下向承州附近的岳飛進攻,岳飛接到宋高宗退守通州和泰州的詔書後,因泰州無險可恃,決定退保柴墟(在今江蘇省泰興縣),在柴墟鎮南霸橋殺退完顏昌的陸上追兵,全軍退往江陰軍。

這以後,岳飛才擁有了人馬萬餘,著手建立所謂的「岳家軍」。

完顏昌佔領通、泰兩州後,急於消滅駐紮興化縣縮頭湖的張榮的抗金民軍。

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完顏昌率領六千多水軍用大戰艦作前導攻張榮水寨,張榮只有幾十隻小船。

但他認為:「無慮也,金人止有戰艦數隻在前,余皆小舟,方水退,隔泥淖,不能觸岸。我舍舟而陸,殺棺材中人耳!」引誘金兵陷入泥淖,不能自拔。

張榮軍大勝,金將完顏忒里被殺,完顏昌的女婿、萬夫長浦察鶻拔魯被俘。

張榮乘勝克複泰州、楚州,完顏昌一直撤至淮河以北。

淮東路大部分州縣又重歸宋朝。這場戰役是南宋立國後空前的大捷,縮頭湖後來也因而改名為「得勝湖」。

紹興元年(1130年)七月,宋廷因原有的正規軍「禁兵」已被戰亂打散,重新編組新的正規軍。

將張俊所部組建為「神武右軍」,韓世忠所部組建為「神武左軍」,兩人均為都統制。

王䫉所部組建為「神武前軍」,陳思恭所部組建為「神武後軍」,兩人均為統制。

岳家軍在張俊所部,軍號定名為「神武右副軍」,岳飛為統制,屯駐洪州。

原神武右副軍統制顏孝恭的兵馬撥屬江南東路安撫大使司,空缺由岳飛填補。

十月,宋廷又將岳飛武官虛銜升為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為從五品的遙郡觀察使。

十二月,「神武副軍」都統制辛企宗因鎮壓福建范汝為之亂不力而被削職,岳飛的「神武右副軍」改名為「神武副軍」,並升遷為都統制。

紹興二年(1132年)正月末,岳飛被任命為知州、兼荊湖東路安撫使、都總管,統率軍馬前往潭州。

二月,主戰派頭號人物李綱被起用為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岳飛等將領劃入李綱部下,討伐湖東路的盜匪曹成。

當時岳家軍的兵力為一萬二千餘人,岳飛以二千人駐守吉州(今江西吉安市),以其餘的一萬多人進攻曹成的部隊。

戰鬥中嶽家軍盡佔優勢,但曹成部下悍將楊再興驍勇異常,先是攻入岳家軍第五正將韓順夫的營地,將韓砍折一臂而死,後又殺死了岳飛的胞弟岳飜。

但楊再興最終被岳家軍俘虜,被岳飛收服而成為日後岳家軍的著名悍將之一。

李綱稱讚岳飛「年齒方壯,治軍嚴肅,能立奇功,近來之所少得」,斷言他「異時決為中興名將」。

閏六月,岳飛升三官為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仍屬從五品。

討伐曹成後,岳家軍兵力增一倍,達二萬三千到四千人左右,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軍相差不多。

紹興三年(1133年)九月,岳飛第二次朝見宋高宗。

宋高宗親筆書寫「精忠岳飛」四字,綉成一面戰旗,命岳飛在用兵行師時作為大纛。

又任命岳飛任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將駐守蘄州的統制李山,屯紮江州的統制傅選兩支部隊併入岳家軍,將淮南西路舒州和蘄州的防務併入岳飛的防區。


岳家軍的軍號也由「神武副軍」升格為「神武後軍」,但岳飛的官銜卻由都統制改回統制,這是因為他的資歷尚淺,還不能和「神武左軍」都統制韓世忠、「神武右軍」都統制張俊相比。

十二道金牌七月上旬,宋金兩軍在東部和西部戰場處於平局狀態,中部戰場張俊在亳州、宿州吃了幾場小敗已經撤軍,惟獨李若虛並不節制中部的岳家軍北伐。

秦檜的親信殿中侍御史羅汝楫上奏說:
「兵微將少,民困國乏,岳飛若深入,豈不危也!願陛下降詔,且令班師。」宋高宗趙構在七月八日或稍後,大致與郾城之戰同時,發出了第一道班師詔。

岳飛在七月五日上奏報告梁興、董榮、趙俊、喬握堅等部的勝利:「臣契勘金賊近累敗衄,其虜酋四太子等皆令老小渡河。 惟是賊眾尚徘徊於京城南壁一帶,近卻發八千人過河北。此正是陛下中興之機,乃金賊必亡之日,若不乘勢殄滅,恐貽後患。伏望速降指揮,令諸路之兵火急並進,庶幾早見成功。」

七月十八日,即張憲從臨潁殺向開封之時,第一道班師詔送達。

岳飛鑒於當時完勝的戰局,寫了一封奏章反對班師:「契勘金虜重兵盡聚東京,屢經敗衄,銳氣沮喪,內外震駭。聞之諜者,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

況今豪傑向風,士卒用命,天時人事,強弱已見,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圖之。」

隔了兩三日,朱仙鎮已克,完顏宗弼已逃出開封之時,據說岳飛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

其中全是措辭嚴峻、不容反駁的急令,命令岳家軍必須班師回鄂州,岳飛本人則去「行在」臨安府朝見皇帝。

宋高宗發十二道金牌的時間,大約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複西京河南府捷報不久。

岳飛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朝東往「行在」臨安府的方向一再行拜禮:「十年之力,廢於一旦。」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攔阻在岳飛的馬前,哭訴說擔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

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岳飛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眾人,說:「吾不得擅留。」於是哭聲震野。

岳飛決定留軍五日,以便當地百姓南遷,「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這時宋高宗趙構對戰局的控制反復無常,有努力做到不勝不敗以利議和的嫌疑。

在接到岳飛郾城大捷的戰報後,尤其是接到岳飛七月十八日反對班師的上奏後,又於七月二十五日命令楊沂中的殿前司軍從「行在」臨安府開赴淮南西路北上待命,並發手詔,改令岳飛「且留京西,伺賊意向,為牽制之勢」。

這種戰勝後不乘勝出擊反而班師、但也竭力牽制金國的奇特舉動,也許和高宗生母韋氏當時作為事實上的人質被金國囚禁待釋有關。

八月中旬,楊沂中的殿前司軍到達宿州,以五千騎兵夜襲柳子鎮,卻不見金兵蹤影。

在探知金軍以重兵埋伏于歸路後,也不知是真是假,金軍是否還有戰鬥力,殿前司軍「遂橫奔而潰」。

金軍乘勝佔領宿州,並因當地人歡迎過宋軍進行報復屠戮。

岳飛前往「行在」臨安府的路途已走了大半,期間不斷接到宋高宗的手詔,以及秦檜以三省、樞密院名義遞發的省札。

儘管內容自相矛盾顛來倒去,最後仍是令岳飛「疾馳入覲」,「赴行在奏事」。

當岳飛聽到中原傳來的宋軍敗訊。

只能長嘆:「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結果岳飛的第四次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

下列各地建有紀念建築:靖江岳王廟——江蘇省靖江市生祠鎮,是為岳飛。

菜園鄉程崗村岳飛廟——河南湯陰城東15公里。

朱仙鎮岳飛廟——河南開封南20公里。

杭州岳王廟——浙江杭州西湖棲霞嶺南麓,也是岳飛的墓地。

武漢武昌黃鶴樓後有岳飛塑像、石碑,紀念岳飛鎮守武昌。

台北市林森公園內設有岳飛銅像,其基座題字為「岳武穆王銅像」與「還我河山」。

嘉義市林森東、西路與忠孝路口,設有岳飛銅像。

宜蘭縣宜蘭市城隍街,建有岳廟碧霞宮

林森公園岳飛像新竹市新竹關帝廟,旁有岳武穆王廟主祀岳武穆王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7-20 10:56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7-20 02:15:38 |只看該作者
岳飛20歲投軍抗金。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其事莫須有”(難道沒有這樣的事嗎)的罪名將岳飛治罪,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猛擊胸肋)而死(一說賜毒酒而死),時年三十九歲。

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詔復飛官,以禮改葬,建廟於鄂。

六年,賜岳飛廟曰忠烈。

淳熙六年(1180年),諡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寧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諸將為七王,岳飛封為鄂王。

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定諡號忠武。

岳飛留有《岳武穆集》(又稱《武穆遺書》)。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7-23 02:02:17 |只看該作者
岳飛是誰害死的?

為岳飛平反
1.簡介
北宋與南宋期間遭金入侵戰事連連,岳飛(公元1103年~1142年)之母,岳母 認為男兒應報國,在岳飛的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個字,以激勵岳飛。

靖康之變,北宋滅亡,當時趙構南逃到臨安時,金兵在後追擊,當時岳飛說了:「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岳飛之後主動北代,在短時間內就收復了被金兵所侵佔的襄陽、郢、隨、唐、鄧、信陽六州,之後只要對方只要看到旗子,金人都會聞風散膽,所以連金兵都流傳著:「憾山易,撼岳家軍難!」。 成為家睮戶曉名將,流名千古的一代英雄。

於是岳飛聲名大噪,為了表揚,還特別賜了「精忠岳飛」四字。

總共北伐四次,如有名的郾城之戰、潁昌之戰。

當後來快打到金兵的大本營朱仙鎮,沒想到,這時候宋高宗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借口,連發下十二道金牌,這時候岳飛憤惋泣下曰:「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岳飛撤軍之後回去不久,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及其兒子岳雲、部將張憲在杭州大理寺風波亭內被殺害。

岳飛對國家如此「盡忠報 國」不辱岳母的期待,但一世英雄竟死在風波亭,對中國及岳母是情何以堪。

2.是誰害死岳飛

岳飛是誰害死的,人們的回答都說岳飛是秦檜害死的,李敖大師只解說了「莫須有」,就是不須要有罪名之意,但未曾替岳飛平反(或是未替秦檜平反)。

在書店中有時會找到書直指宋高宗是害死岳飛的人而非秦檜。

3.鐵證

何謂鐵證?鐵證是要有鐵的事實,鐵的事實是確確實實發生的事,而此事只有一個合理的解說,這就叫鐵證。

宋高宗是殺死岳飛的唯一的人,它的鐵證就是這十二道金牌

因為 :

1.只有皇帝才能下金牌。

2.為什麼要一連十二道金牌,皇帝一連下十二道金牌,這表示你從命也好,不從命也好,沒有一點餘地了,就是死,不是嗎?

3. 秦檜只是一個丞相,他的權力 沒有大 到可以殺全國首位有功的武將 岳飛。

4. 秦檜能命令宋高宗趙構發十二道金牌嗎?

這史實沒有記載秦檜比宋高宗大。

5.若不發十二道金牌,岳飛打敗了金兵,迎回前二任皇帝徽宗和欽 宗會對高宗有害不是嗎?

所謂國無二君,只能有一君而已。

6.中國社會不是有一種說法天子無罪,只有大臣有罪,的馬屁文化。

7.為了徹底求和,早在十一月的時候,《紹興和議》最後的書 面內容即達成。

十二月就將岳飛殺害,這是為了滿足完顏宗弼為《紹興和議》所設的前提以防止岳飛的十萬岳家軍攻入黃河以北,就把岳飛給殺害了,這之間的時間才短短一個月而已,這不是證明是宋高宗所殺害的嗎?

8.秦檜死後,宋高宗平反了製造的許多冤假錯案,但唯獨對岳飛一案不肯昭雪,這些一切足以證明,宋高宗趙構才是殺死岳飛的元凶。

4.中國人民需在思維上有改變。

我問過很多國人岳飛是誰害死的?’

99%人的回答是秦檜,在此我替秦檜平反,並且我對國人缺少 ‘明辨真理’的能力有些感概,回想起歷朝歷代的思想鉗制,從秦始皇的焚書 坑儒,到清朝的文字獄,害慘了中國。

要成為科技大國 ‘明辨真理’是必需的,有 ‘明辨真理’的人民不會花怨妄時間而找不到答案,有 ‘明辨真理’的人民政府做事也會清明,社會會有條理,法治 也易於清明真理易於申張。

岳飛之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為岳飛平反是忠於事實,申張真理。

事實上岳飛是抗旨了十一次,李敖大師只解釋了 ‘莫須有’,而忘了千年怨枉-秦檜和岳飛,未指出逃犯宋高宗。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 21:4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