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6|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太歲頭上不可動土」的由來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7-20 23:11:1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太歲頭上不可動土」的由來:


人們常常說「太歲頭上不可動土」,意思是不能用雞蛋碰石頭,觸犯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

那麼「太歲」到底是什麼呢?

根據史料,太歲又稱太歲星君,或歲君,具體指的是天上的木星。

戰國之前,人們根據木星的運行軌跡,將天空由北依次向西、南、東劃分為十二段。

因為木星每十二個月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

古人相信每一個星體都有神明掌管,因此太歲星君被民間奉祀為值歲神。

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將殷紂王之子殷郊奉為執年歲君太歲之神,管當年的休咎;以楊任為甲子太歲正神,掌管人間之過。

當天上的太歲星君運行到了哪個區域,相應的就在那個方位的地下有一塊肉狀的東西,它就是太歲的化身,在這個方位動土就會驚動太歲,因此就觸犯了神靈,會有災禍。

在人間太歲的化身又是怎樣的呢?

在中國早期的地理著作、神話史書《山海經》中,將人間的太歲稱為「肉芫」和「視肉」,書中記載:「聚肉有眼而無胃,與彼馬勒頗相彷彿,奇在不盡,食人薄味。」晉代學者郭璞在註釋《山海經》時,對「視肉」做的解釋是:「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唐代學者虞世南的《北堂書抄》中轉錄了《臨海異物誌》關於「土肉」的記載,文中說:「土肉,正黑,大如小兒,臂長五寸,中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釵股,浚克食。」

明代名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把「肉芫」稱為「本經上品」,對「肉芫」是這樣描述的:「肉芫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黃者如紫金。」

根據漢代王充的《論衡》,至遲在西漢,人們就已經認為動土起宅、遷徙嫁娶等必須避開太歲所經過的方位。

「太歲頭上不可動土」,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神靈的尊崇。

古書中亦有不相信這句話而遭報應的記載,如唐代《酉陽雜俎》一書記載:有個叫王豐的人,「於太歲頭上掘坑,見一肉塊,大如牛,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長。豐懼,棄之。經宿,長塞於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祭祀太歲原來並不見記載於國家祀典中,大概到了元代,才成為一種國家祭祀行為,明代還專門設置了祭壇。

到了後來,太歲成為道教神明之一,並被引用為「神煞論」來推斷人的運程。

比如,一般人的年庚,若與值年太歲相同,民間稱為犯太歲,年庚對沖者,則叫沖太歲,這就是「太歲頭上不可動土」的由來。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7-20 23:13:46 |只看該作者
太歲最早出現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歲的信仰則是從避歲星的占星術中分化出來的,兩種信仰在戰國時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漢代以後才逐漸釐清。

古時候將太歲視為君王,東漢王充的《論衡》說:「太歲之意,猶長吏之心也。」南宋祝泌的《六壬大占》說:「帝王係命於太歲、后妃係命於歲之陰」在清代《協紀辯方書》得到一個扼要的總結:「太歲,君象,其方固上吉之方,而非下民之所敢用。」太歲為貴神,其所在之向當然也是尊貴吉利的,但是黎民百姓卻因為太歲所在的方向太過於尊貴,反而必須避開,以符合上下尊卑的身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 21:4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