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5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基隆市開基老大公廟:緒論 至 2-1何謂老大公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7-22 00:19: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基隆(雞籠)中元祭,是每年台灣最盛大的宗教活動之一。但是,包括許多基隆人在內,可能都不清楚基隆中元祭的由來。基隆中元祭的緣由,事實上跟本文所要介紹的老大公廟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老大公,可能就沒有基隆中元祭的舉行。而本文,則將從老大公廟著手,來進一步探討老大公廟與基隆中元祭間的關係。

本網頁乃根據作者陳煜熙,就讀於成大歷史系時所撰寫的學士論文改編而成。本論文完成於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

=======================================================



第一章    緒     論
 
近幾年來,每年農曆鬼月一到,各報章媒體都會群集於老大公廟,準備採訪基隆中元祭的開關鬼門活動,而眾多媒體的到訪,也使得老大公廟的名氣大增;但事實上,到過老大公廟的人都會發現,老大公廟在表面上不過只是一間規模較大的陰廟罷了,他的管理委員會組織並不龐大,也沒有信徒大會。那麼,為什麼基隆中元祭每年都會選擇在此揭開序幕並開關鬼門呢?又是什麼吸引力,使得老大公廟一年一度的大活動,可以吸引著全國諸多媒體的目光?老大公廟之所以成為基隆市著名的廟宇,原因為何呢?基於上述種種動機,筆者決定著手去探討基隆老大公廟的歷史沿革和宗教活動。另外,已有一百四十餘年歷史的基隆中元祭,和老大公廟也是息息相關,從較早的「漳泉械鬥」到今日的宗教活動,兩者之間的關係都十分密切。因此,本文也將針對基隆中元祭本身的意義,及其與老大公廟之間的歷史關係進行探討。

而研究這個題目的同時,筆者所遇到的最大困難,在於清代與日據時代的基隆開發史料中,不易找到有關漳泉械鬥的記載,對於中元祭的記載也不甚多,況且很多地方史料的建立,都要等到光復以後,基隆市文獻委員會與市政府,才有一套較完整的基隆地方志書的編纂。因此,筆者於本文中所用的資料,大都是這些光復後的資料。而在相關的研究資料方面,如信徒的研究部份,筆者發現研究基隆中元祭的學術性文章並不多且大都是近幾年才陸續出現,也沒有針對全基隆陰廟研究的論文,因此只能以過去學者對其他地方陰廟的研究來作為借鏡,而且老大公廟並沒有信徒的組織,所以此部份的研究亦是困難重重。至於與此研究相關的地圖,由於清代幾無基隆街圖的繪製,而日據時期,又因為基隆是海防要塞,使得地圖的公開都要得到官方同意,使得不易取得日據時期的地圖。因此,筆者在找尋過去地點之時,都只能籠統的說出一個地點,而無法指出確切位置。另外,就老大公廟的沿革而言,很多都是耆老的紀錄,我們採用這些紀錄,也只能基於「合理」,而沒有更直接的文獻資料來證明史實的「正確」與否。

本篇文章以老大公廟本身為主點,主要分兩部分闡述,冀望藉以老大公廟本身的歷史為起點,循序漸進地探討以上所提的諸問題。在第二章中,介紹老大公廟的歷史沿革,並說明其目前的寺廟架構與組織等,且於文中將一併討論與中元祭間互動的關係。在第三章一開始,則介紹老大公廟本身的宗教活動,尤其是著名的開關鬼門的活動,以及開夜燈活動。這些活動每年都會吸引許多人,以及各家新聞媒體的採訪。此外,由於老大公廟是一間陰廟,因此探討人們信奉這些孤魂野鬼的原因,亦將是本文的重心所在。因此,本文亦將在第三章中,來探討老大公廟的信徒信奉原因,以及之所以能興盛的因素。

附帶一提,筆者在進行此研究之前,曾於民國八十六年國曆七、八月間,於基隆市進行了一項對全基隆市所有寺廟現存石碑的田野調查,而此次田調的資料讓筆者對整個基隆市陰廟的分布,與信仰概況有初步瞭解,而本文的研究,主要乃根據筆者於民國八十七年農曆七月前後,於基隆老大公廟的調查。兩次調查的目的雖不同,但前次的資料卻正好可以補後次之漏缺。但,雖兩次資料交相運用,可是主要的宗教活動紀錄都是指後次的資料,前次資料只是輔助罷了。因此,本文中所稱的今年皆指民國八十七年。

最後,每年於基隆舉行的中元祭活動,在民國七十三年時,在當時市長張春熙的推動下,正式定名為「雞籠中元祭」。因此基隆中元祭也稱「雞籠中元祭」。



第二章   老大公廟的沿革與今貌
 
首先,本章將先說明何謂老大公,然後才從清代基隆開發史上常見的漳泉械鬥開始,除了循序漸進地來探究老大公廟本身的歷史沿革外,更希望進一步來探討二個問題:一個是希望藉著許多現存的史料,來釐清基隆中元祭的舉行原因及其與老大公廟之間的關聯,另一個是老大公廟與基隆中元祭之間,長達百年的關係中,老大公廟的角色與地位是否有任何演變,過去與今日的角色地位是否有所不同。另外,本章之所以在第二節選擇由漳泉械鬥開始,主要是因為老大公廟所奉祀的就是在漳泉械鬥中喪生的先人,故必須先從漳泉兩派間的械鬥開始談起,如此才能接著引出中元祭舉行的原因,也才能循序漸進地說明老大公廟的沿革與今貌。而本章除了希望藉著許多史料,來試著重建老大公廟的過去外,也希望能夠在復原史實的過程中,重新地檢視這些現存史料的真偽。

第一節  何謂「老大公」

老大公信仰其實是中國厲鬼信仰中的一環,因此,若要說明何謂「老大公」,則需先說明何謂「厲鬼」。「厲」或「厲鬼」一詞在中國古代,泛指那些在非正常狀況下去世,或無人葬埋、奉祀的死者。例如《楚辭》<九章>,便把「厲」解釋為無主孤魂,而在《左傳•昭公七年》中,子產說到,「匹夫匹婦強死(即「無病」,「被殺」之意),其魂魄猶能憑依於人,以為淫厲。……鬼有所歸,乃不為厲」,這就是說,人死後若有所歸宿,能為子嗣所奉祀,就不會成為厲鬼,危害人間。[1]因此,古人奉祀厲鬼,即是希望他能在另一個世界獲致安息,不出來危害世人。

時至近代的台灣,仍然沿襲這樣的傳統觀念,對這類在「非正常狀態」下死去的無主孤魂都會立祠祭祀,[2]在《淡水廳志》中就有記載,北部在清道光年間,許多地方就建立了「厲壇」來放置無人認領的骨骸,並加以祭祀之,而南部更早在康熙年間即有此類記載。[3]

目前的台灣社會對厲鬼的種類,更加以分類為許多種,也有著不同名稱,如「有應公」,「大眾爺」等等,其實全部都是指厲鬼,[4]還有許多學者也把「王爺」信仰列入厲鬼信仰中,如董芳苑先生說:

  凡受刑而死,打鬥而死,自然而死的亡靈,都被信為厲鬼之類,……。

但幸運的高級厲鬼,反而會變成「代天巡守」的瘟神,「王爺」與「千 歲爺」就是其中代表。[5]

而黃文博先生在《台灣冥魂傳奇》一書中,則依照厲鬼的成因,把「有應公」細分為十三類,並將本文所要探討的「老大公」列歸於其中「戰亡有應公」這一類。「『戰亡有應公』:這是因械鬥、民變或戰死而亡的『有應公』」。[6]本文的「老大公」即是因漳泉械鬥時而死亡的厲鬼,而老大公廟的所奉祀的也就是他們,所以「老大公」其實就是「有應公」中的一類。另根據廖漢臣先生在民國五十三年於基隆所做的<基隆普渡調查報告>一文中的說明,認為「老大公」並不是一般大眾所認為的沒有姓名的孤魂,而是一群該市的開拓者。[7]但至於為何稱之為「老大公」呢?這可能沒有確切的答案,應該只是字面上的解釋,稱其為「老大」且用了「公」字,帶有尊敬與畏懼的涵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基隆人除了稱孤魂野鬼為「好兄弟」外,通常也稱「老大公」。換句話說,在許多基隆人眼裡,「老大公」一詞其實與「好兄弟」是同義複詞。

 


--------------------------------------------------------------------------------

[1] 參閱林富士著,《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台灣的厲鬼信仰》,台北縣:北縣文化出版,民84年6月初版,P14。

[2] 其實,目前台灣只要是無主的骨骸,不論是否為『強死』者,都會立祠祭祀。例如一般在造橋鋪路或營建新社區時,若發現有無主骨骸,都會立祠供奉。而且還有些有主的骨骸,在特殊情況下也同樣會集體葬在一起,並立祠祭祀。

[3] 參見高拱乾著《台灣府志》,卷6,<典秩志>中「邑厲壇祝文」一文。

[4] 目前台灣學術界對於有應公與大眾爺的差異,說法各異,例如仇德哉與黃文博就認為有應公就是大眾爺,兩者並無二致,而盛清沂與董芳苑則稱兩者並不相同。目前較常見的說法是有應公泛指「有求必應」的孤魂,通常此類廟中,有靈有聖者,都會被信徒掛上寫有「有求必應」四字的紅布答謝。而大眾爺通常都是有其規模,如台南四草的大眾爺廟,此類廟宇規模通常都比有應公廟還要大。

[5] 引自董芳苑著,<第四十五次台灣研究研討會會議記錄-台灣民間的鬼魂信仰>,《臺灣風物》,卷36,第二期,p56。

[6] 引自黃文博著,《台灣冥魂傳奇》,台北市:臺原出版社,民國81年12月第一版,p187。

[7] 參閱廖漢臣著,<基隆普渡調查報告>,《臺灣文獻》15卷4期,p124。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 21:2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