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6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宗體總說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7-22 02:00: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學佛法的主要內容就是要發菩提心(覺心),行菩薩道(利益眾生的行動)。我們學習律學,也應當先從研究學習戒法、戒體、戒行和戒相的基本知識下手,然後據以作為我們發菩提心和行菩薩道的依託。因為把戒體搞清楚,可以依律進修戒行,建立起菩薩因行,也自然感得菩提果報。所以明確戒法、戒體、戒行、戒相的理論和據以指導菩提心和菩薩行是有著很重要的聯繫。

應當指出,戒相的範圍很廣,而學戒的人卻有限分,於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位上因領會而取用不同,每一位又可各分三品(詳細的道理留待下文五戒中「依境發心」一段中再解釋)。至於依建立戒相的外境上(如殺盜等行都須有外界境物)立名,那末有情境、無情境多得無量,戒相當然也多得無量。說起來由粗而細,由簡而繁,一層進一層,越深入就越繁廣。這裏,為了便於初學者的研究,我想僅舉其樞要,就以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略作介紹。

戒法是佛通過民主方式給僧團制定的教法,它的目的是使個人出離苦惱,使僧團清淨安樂。依佛的教法授、受,受法的人領納戒法成為一種業用(力用)稱為戒體。依戒體建立起護持戒體的身、口、意三業(思想、言語、行動)就是戒行。嚴持戒行而獲得的儀表,使人看到自然而然地會生起敬仰心的叫戒相。不過,這戒體、戒行、戒相都是從「戒法」而起,所以統稱說戒;換句話說,這體、行、相都可以法字貫之,即:戒法之體,戒法之行,戒法之相。

戒相有二種意義,這裏所說的是「約行明相」,還有一種意義是「以法為相」,例如五戒、八戒等戒條不同就是戒相,這一層在「南山律在家備覽」的「持犯篇」中有詳細說明。

有人也許要問,戒法與戒體究竟相同還是不同?羯磨疏說,體是戒法所依的根本,說明法是能依,體(為法)是所依,法與體也就不同。羯磨疏又說,戒體是受法的人領納佛制的聖法於心胸,融為一體。照這樣說,法就是所納的戒體,當然不能說不同。我們可以建立這樣的一個概念:如果說法,未必是體,如果說體,必定是法。這其間原是不即不離,非同非異的。

濟緣記中記載著與上面同樣的問題:既然法即是體,那末法與體還有什麼分別呢?回答是:如果沒有受戒,只能稱為法,因為體是無情的。假使加上受者的發願(願受戒、得戒),依授法的因緣而領納了戒法,依心力感成一種業用(識田上前此未有的作用),戒法就能發揮功用(止惡生善),這樣才得稱戒體。譬喻藥丸是各種藥味配製而成的,各味草藥就如戒法,配製的藥丸就如戒體。這藥丸不同於原藥,但又不離原藥,所以說雖異而同,雖同而別。

資持記也有這樣的問題:戒行與戒相有什麼不同?回答是:這是三業上的區別。戒行屬意業,約能觀察的說,在下文解釋戒體中圓教宗能憶、能持、能防等文及談戒行的第一段中有說明。戒相屬身、口業,在「南山律在家備覽」的「持犯篇」裏,對業明四行中有較詳細的說明。

來源:在家律學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6 01: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