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2-24
- 最後登錄
- 2024-10-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76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674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陳芳明是台灣高雄人,1947年出生於高雄左營。和許多從小就喜歡寫作,少年時代就在文壇嶄露頭角的作家不同,陳芳明是在1965年進入輔仁大學歷史系之後才開始正式接觸文學作品的,他的文藝才華也就此逐漸展現,對於詩更是情有獨衷,因此,在大學畢業,考入台大歷史研究所就讀時,他就成立了「龍族詩社」,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寫詩。1973年,陳芳明獲得碩士學位,也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含憂草》。次年,他前往美國華盛頓大學留學,又出版了第一本詩的評論集《鏡子與影子》。
在美國唸書時,陳芳明開始有機會接觸海外的反對運動人士,也開始閱讀和台灣歷史、政治有關的書籍,當時,這些領域在台灣還是屬於禁地,接觸到這些發生並不很久,並因為政治禁忌而在台灣無法傳播的知識,陳芳明深深被撼動了,出於對故鄉人、故鄉事的情感,從那時候起,他的研究重心就從中國史轉為台灣文學、台灣歷史和台灣政治。也由於參與了海外的民主運動,他成為了台灣當局的黑名單,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返回台灣。
在居住美國的十幾年裡,陳芳明實際參與政治活動,並且以政論文章、台灣歷史、文學研究,作為創作和關懷的主要課題,也正式告別了年輕時代沉迷於現代詩的自己。從此,他的寫作之路更為寬廣。1988年,他出版了包括散文、文學評論、歷史訮論和政論四本新書,其中散文集「愛傷的蘆葦」讓讀者對於他的文學才華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美期間,他和朋友一起創辦了美國台灣文學研究會,也擔任美國《台灣文化》的總編輯。1989年,在海外居住多年後,陳芳明第一次返台,接下來幾年間,他曾經出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也擔任過台北市文化局長。不過,在實際從事政治多年之後,陳芳明依舊決定以學術作為終身的事業。從1994年起,他先後任教於靜宜大學、暨南大學,目前擔任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從學院到政治,再從政治回到學界,陳芳明的人生和文學道路十分漫長,正如同他喜歡引用的佛洛斯特的詩─樹林有兩條不同的道路,他只是選擇了那條沒有人走過的。由於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轉折,陳芳明的散文負載著時代和自我的沈重傷痕,在美麗如詩的表象之下,具有無畏而雄辯的氣勢,格局開闊,引人深思。他的重要散文作品有《掌中地圖》、《夢的終點》、《時間長巷》、《風中蘆葦》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