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57|回覆: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彰化 南瑤宮《42p》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8-5 01:49:2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南瑤宮是台灣彰化縣一座主祀天上聖母的媽祖廟,建於18世紀清朝乾隆年間,位於彰化縣彰化市南瑤里,昔日彰化縣城南門外。香火鼎盛,屢稱靈驗[1],有「彰化媽蔭外方」之名。現為中台灣的重點古廟,1985年4月25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指定為三級古蹟。
 

 

南瑤宮位於彰化市南瑤里,前臨南瑤路,宮前為一狹長型廣場(俗稱廟埕),廣場右側有座三層樓高的八角塔型金爐,廣場靠近省道台1線(彰化境內稱中山路)的一端建有一座四柱三門的牌樓。南瑤宮進深四進,寬約27.5公尺,長約86公尺,總面積0.647公頃,為一多重院落的結構,包括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天公殿、前埕廣場、中埕廣場及後埕廣場在內,稱作「四落四殿,一埕二院」。

 
 

南瑤里一帶舊稱「南窰」,因北邊為一築窰燒瓦的「瓦磘庄」(今彰化市成功里)而得名,昔日位於彰化縣城南門外,因與縣城內的「天后宮」相對,又被稱作「外媽祖」。目前就人口數而言,可說是彰化市最大的里,居住在南瑤宮一帶的居民乃自稱為「媽祖宮人」。
傳說南瑤宮香火鼎盛是因為地理風水極佳,為「日月鐘地理」,除非日月俱失,才會衰敗。又說此一地理用鐘則敗,因此至今宮內有鼓無鐘。民間尚且穿鑿附會清朝嘉慶年間(1810年),調任的彰化知縣楊本縣奉旨來台「排地理」,因言語訛傳,誤解皇旨為「敗地理」,因而對彰化地理大肆破壞。楊本縣來到南瑤宮時,媽祖不讓他看地理,經乞求絕不破壞後,雲霧乃散,楊本縣才發現南瑤宮前迎八卦台地,山麓具十三支輦傘穴,地理蘊納日月精華,為絕佳之地。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南瑤宮的創建起源,至今仍缺乏可資佐證的詳細資料,現在只能從日治時代日人留下的《寺廟台帳》與宮內所存的沿革碑,加上相關文獻與里民口傳綜合推敲。
相傳在1723年(清雍正元年),彰化設縣,窯工楊謙自諸羅縣(今嘉義縣)笨港南街來此應募工事(可能是到瓦磘庄做工燒瓦[7]),隨身攜帶媽祖香火袋庇身,楊謙將香火掛在工寮內,每當入夜附近居民就可見到此處散發五彩毫光,咸認為是神明顯靈,於是地方仕紳集資雕塑媽祖神像,奉祀在附近的福德廟內,居民參拜屢稱靈驗,遂香火日盛。1738年(清乾隆3年),瓦磘庄民陳氏捐地建祠,時稱「媽祖宮」,同年11月,總理吳佳聲、黃景祺、林君、賴武等發起募資興建殿宇,雕塑五尊神像,取彰化縣城南門之「南」與瓦磘庄的諧音雅字「瑤」,正式定名為「南瑤宮」。
雖然大部份的記載都傳南瑤宮建於1738年,但是建廟年份在官方誌書中卻未有記錄,有之者僅周璽在清道光年間修纂的《彰化縣志》中提到「一在邑治南門外尾窯,乾隆中士民公建」,而非「乾隆初」。再者,南瑤宮在日治時期經歷17年的改建工程,1936年完工後在前殿左側立有一塊紀念改築的「沿革碑」,碑上刻文卻指建廟年代為1749年(清乾隆14年),兩相差距11年,但較符合《彰化縣志》「乾隆中」的記載。
卓克華2006年出版的《寺廟與台灣開發史》一書中,另摘錄有一則南瑤宮較為傳奇的建廟緣起:
近人林文龍亦採訪記錄一則傳聞:相傳清朝雍正年間,有笨港南街的居民楊謙受雇至彰化南門外瓦窯工作,隨身攜帶有笨港天后宮的香火袋,以祈求旅途平安;事畢楊謙返笨港,將香火袋遺留工寮內。某日,忽有女人直立在瓦窯邊大聲疾呼:「瓦窯將陷,趕緊逃命!」大家聞聲,競相逃出。正驚奇間,瓦窯崩落,而女人不知去向,大家共同認定是神靈顯聖救難,在清理工寮時,赫然發現楊謙所留下之香火袋,眾人咸認為係笨港天后宮媽祖有意分靈彰化,因此香火袋暫奉土地廟,後顯靈事蹟傳遍遐邇,終於在乾隆初年建廟以祀。


 
 

修繕風波
南瑤宮在十八世紀清朝乾隆年間曾經兩度修繕,1802年(嘉慶7年)再倡重建,擴大廟基五倍。到了日治時期,「終感湫隘為不便」,由於香火旺盛,廟宇空間又嫌狹窄,遂成立「南瑤宮改築會」,耗資六萬日圓,於1916年完成改建,成為一座混合中西日式風格的廟宇,不過「信徒排斥這種非台灣傳統寺廟式樣,致香火日衰」,廟方無奈,只好藉口「填基不實、砌造不牢、地坪陷塌,兼之白蟻為害,勢難耐久」,「乃於其前方另建今之正殿,而將本殿改奉觀音」。之後經歷17年,才又完成前後各殿及兩廊建築,廟貌一新,並在三川殿(前殿)前左側立一「沿革碑」,詳實舖述南瑤宮的歷史與沿革,兼具歷史與藝術價值。



 
 

換龍袍
台灣民間習俗,分靈廟宇有向本廟「謁祖進香」的習慣,因此南瑤宮自古有到笨港天后宮進香之禮。此外,昔日南瑤宮有感楊謙從笨港帶來香火之勞,是以到笨港進香時,都會到楊氏祖屋拜訪楊氏子孫,楊家感於擔當不起此份大禮,特請南瑤宮再分靈一尊媽祖雕像,以為奉祀並作紀念。如此探望楊家大禮,便為「神對神」同格進香,而非「神對人」的屈尊謁拜。
楊家的這尊媽祖因是私人奉祀,財力較差,沒過幾年媽祖的神袍便破舊不堪,因此南瑤宮至笨港進香時,就把南瑤宮媽祖的新神袍順便換給楊家媽祖,俗稱「換龍袍」。後來楊家男丁被日軍強徵到南洋當軍夫,從此子孫絕嗣,楊家媽祖遂遷祀到新港水仙宮,1962年起,換袍禮也改在水仙宮舉行。


 
 
 

媽祖會

最初,南瑤宮香火由笨港分香而來,因此媽祖神駕每年有前往發源地進香的習俗,1814年有隨駕信徒42人,步行往返於彰化、笨港之間,之後眾人倡議而成組織,每人出銀一元,存為公銀,所收利息作為媽祖誕辰活動之用,並推舉一人管理公銀,此為南瑤宮最早的媽祖會組織──老大媽會,昔稱「金和安聖母會」。
隨著南瑤宮香火日盛,地方傳聞媽祖香擔所到之地即獲庇佑,因此每年笨港進香活動中常有地方民眾成群結隊搶香,為維護進香秩序,南瑤宮遂商請縣衙衙役加入供奉虎聖將軍的虎仔爺會(又稱聖將軍會),在進香過程中沿途保護。日治時期日人懷疑虎仔爺會成員身懷武藝,恐生叛亂,而有取締之意。為消日人疑慮,南瑤宮送給虎仔爺會一尊媽祖神像,對外宣稱該會為南瑤宮天上聖母鑾班會,所奉媽祖稱為「新大媽」,虎仔爺會則更名為新大媽會。
其後,前往笨港進香的信徒日多,各個鑾班會、輿前會也分別成立,作為護衛神駕,輪辦進香,皆今媽祖會的前身。各個媽祖會都奉有自己的媽祖分尊,稱「會媽」,故媽祖會又稱為「會媽會」,簡稱媽會。各媽會每年定期在南瑤宮舉行祝壽祭典,稱「作會」。各媽會每年用卜卦擲筊的方式,選出一位「爐主」,在選定的日子裡請南瑤宮媽祖前來遶境,稱「過爐」,並宴請其他角頭的會員,稱「吃會」。
目前南瑤宮共有10個媽祖會組織,分別為:老大媽會、新大媽會、老二媽會、興二媽會、聖三媽會、新三媽會、老四媽會、聖四媽會、老五媽會及老六媽會。


 
 
 
 
 



 
 
 
 
 



 
 
 
 
 



 
 
 
 
 



 
 
 
 

 
 
  


轉貼於網路&彭城衍派部落格

《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8-5 01:52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我承認我很想你可我不打擾你

我想你是我一個人的事

我們從頭到尾也可以是我一個人的事

Rank: 1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8-5 23:39:11 |只看該作者
南瑤宮後殿的廣澤尊王不知道大大有沒有拍

Rank: 4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8-18 08:49:10 |只看該作者
再參拜過南瑤宮的眾神後
如果肚子餓的話
斜對面有一間賣PIZZA的還不錯吃
之前看電視美食節目有介紹過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1-8-24 05:49:33 |只看該作者
這間廟宇看起來古色古香

真有台灣味
太棒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01:4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