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64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35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任何時代的社會都有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真主賦予人類的智慧和能力﹐克服困難﹐解決難題﹐是真主對人類的信託和考驗。 伊斯蘭從來都不誤導信士懶惰﹑消極或盲目等待的思想﹐而是鼓勵積極進取﹐努力奮鬥﹐實現社會公平和推動社會發展。 真主在《古蘭經》的啟示就是證明﹕“真主不改變一個民族的現狀﹐除非自己改變之。”(13﹕11)
人類分享大自然的物質給養和社會財富﹐總是有不均勻的時候﹐能力有高低﹐機遇有不同﹐貧富有差異﹐一部分幸運的人得到豐富的給養﹐而另一部分人卻生活艱難﹐無依無靠。 這種尷尬的局面出現﹐正是真主對所有人的考驗﹐考驗信士的敬畏﹑善良和智慧﹐富裕者在必要時捨得慷慨解囊或義務出力﹐去解救或幫助急需援助的人。 當社會出現不均時﹐存在矛盾的現實﹐不僅是政府﹐所有人都有責任關心和資助其他人﹐如此便可達到社會合理﹑博愛﹑穩定與和平。 如果世界上大部份地方都遵循伊斯蘭慈善精神﹐任何地方都會出現知足﹑憐世與互助的好風氣﹐必將消除貧苦與對抗的社會根源﹐要求“社會財富再分配”的革命與暴力永遠不會發生﹐世界永保和平。
慈善出於自願﹐發自肺腑﹐真心誠意﹐是建造天下為公社會的基石﹐而對於全社會的慈善項目﹐就構成了全民族集體行動﹐需要良好與有效的組織﹑規劃和制度。 這就是活躍在伊斯蘭歷史上的慈善事業“瓦卡夫”(waqaf)﹐弘揚真誠為民服務的精神﹐展現伊斯蘭社會的優越特色﹐也是對一個社會伊斯蘭化程度的測試劑。 瓦卡夫﹐表達多重意思的複數詞是“奧卡夫”(awqaf)﹐包含的內容遠遠超過養活窮餓之民的小範圍工作﹐而是服務整個社會的需要﹐無所不包﹐如社區衛生﹑居民健康﹑幼兒教育﹑接待過路旅客﹑照顧孤寡老人﹑環境保護﹑清理污水﹑植樹造林﹑社區治安﹑防火防盜﹑職業教育﹑幫助就業﹑修橋鋪路﹑管理交通等等﹐凡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公益內容﹐都包括在瓦卡夫 ---- 伊斯蘭慈善事業之中。
瓦卡夫的根據和歷史
瓦卡夫思想和活動是真主在《古蘭經》中啟示道德準則的具體表現﹐處處滲透著真主所喜悅的公德心﹐構成遵循正道的穆斯林美德﹐承傳千古。 先知穆聖(祈主福安之)在高舉伊斯蘭大旗之初﹐身體力行展現了社會慈善的示範。 他向我們展示的教訓是﹕只有在真誠而確切的慈善思想和行為中﹐才能證實和表白真實的信仰和敬畏。 從那以後﹐慈善心與社會活動便一路走來﹐歷經一千四百多年﹐成為伊斯蘭社會所特有的風范﹑氣質﹑善心和良好習俗。
在當年先知穆聖時代﹐社會慈善就形成了完善的組織和計劃行為﹐普善社會﹐行之有效。 先知穆聖本人社會為慈善做表率﹐榜樣的力量無窮﹐而他的眾弟子服從他的教誨﹐向全社會傳播和實踐﹐逐漸成為伊斯蘭社會的固定特色和優秀傳統。 當初在先知穆聖領導下﹐首創了清真寺的形式和機構﹐就是結合信仰﹑禮拜﹑教育﹑社會和慈善活動為一體的場所﹐因此建造了歷史上第一座古巴伊清真寺﹐後來又建造了先知清真寺。 這兩座在人類歷史上出現最早的清真寺﹐是伊斯蘭文明與文化中心﹐男女老少﹐出入自由﹐人人有權受益﹐也有責任奉獻。 清真寺是全體穆斯林之家﹐也是社會大學校﹐把信仰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成為穆斯林團結和共同生活的標誌。
當年﹐先知穆聖在麥地那收到一位富裕猶太商人的一份厚禮﹐是七處私產的花園土地﹐他決定委派幾位弟子管理這些地方﹐把這些花園改建為公共服務的慈善場所。 這個例子說明﹐從非穆斯林那裡獲得的禮物﹐可以用於穆斯林社會的公益事業。 在先知穆聖鼓勵下﹐許多經濟條件寬裕的弟子﹐出錢出力在麥地那週圍的居民區挖掘了許多井﹐免費供給當地居民飲用。 新來的移民沒有住處﹐新皈信伊斯蘭的穆斯林生活有困難﹐或者出外做工的人家有病人或老人需要照顧﹐當時的麥地那社會都有專職的義務服務人員﹐及時為民排懮解難。 當敵人前來圍攻麥地那時﹐城內男子漢們紛紛參加保家衛國戰爭﹐但他們沒有武器﹐有一位富裕的弟子哈利德‧瓦里德自費購置大量武器贈送給這些民兵﹐成為他們個人上前線的自備武器。 這些都是伊斯蘭慈善事業“瓦卡夫”的原始內容 ---- 在真主的大道上服務全社會。
慈善事業在任何時代都有需要﹐現代人生存在物質極大豐富中﹐但分配不均的事到處都有發生﹐因此全民皆大歡喜的社會﹐就必須依靠每個人有信仰的慈善心和協調社會貧富的組織﹐隨手向有困難的人家提供幫助和慈善援助。 慈善是真主對每個人的考驗。 人人有了慈善心﹐再把大家組織起來﹐形成整個社會的慈善服務﹐以最高的工作效益﹐滿足每一個困難中的人急需。 這就是現代瓦卡夫的概念。 任何地方的穆斯林﹐都可以以清真寺為基地動員群眾﹐組織力量﹐建立有效的機制﹐付諸實踐。 許多事可以從基層做起﹐例如寒暑假組織週圍小朋友作業輔導﹑建立託兒所幼兒園幫助在職的媽媽解脫育嬰之苦﹑組建穆斯林殯葬委員會給不幸的家庭送去及時援助﹑成立瓦卡夫基金會代收則卡德捐款及合理使用﹐如小額無息貸款幫助創業或供養貧苦大學生。
當代的使命
以下這些方面﹐都是我們現代生活必須關心的問題﹐可以發揮慈善事業的功效﹐協調貧富之間的差距﹕
第一﹐辦教育。 除了國家體制的義務教育外﹐我們社區裡有許多文化教育的“希望工程”﹐都是當務之急﹐因此每個穆斯林社會都應當有一個活躍的教育中心或稱知識傳播基地。 在國家正規教育之外﹐我們還需要業余的伊斯蘭知識與文化教育﹑職業培訓教育﹑兒童假期作業或知識輔導班。 在經濟條件充足的地方﹐穆斯林社區可以建立各種類型的私立學校﹐如普通中小學﹑職業學校﹑外語學校﹑伊斯蘭經學院﹑與國際接軌的大專院校。 為了提高穆斯林社會的文明和知識技能﹐我們需要文化和知識﹐壯大穆斯林社會。
第二﹐成立孤兒院或養老院。 一個美好社會﹐是能保證少有所學﹑壯有所用﹑老有所養的社會。 根據《古蘭經》和聖訓﹐穆斯林社會應當為人類做出美好社會的榜樣。 孤兒和老人﹐以及走入困境的外來客和旅行者﹐是社會上“弱勢群體”的重要部份﹐都是我們必須向他們表示慈善心的對象。 任何熱心幫助這些弱勢者的人﹐都將從真主那裡獲得無數倍的報酬。
第三﹐建醫院。 看病難的問題普遍存在﹐而且當代昂貴的醫藥費﹐造成許多人看不起病﹐有病在家硬扛﹐忍受疾病的痛苦和煎熬。 如果我們造不起綜合大醫院﹐可以造小醫院或診療所﹔如果診療所也辦不成﹐可以聘請穆斯林醫生每週定期到清真寺來開義診﹐解除患病者的痛苦。 穆斯林社區裡應有“送溫暖”小組﹐做探望病人﹑給老人做家務﹑打掃衛生的慈善工作。 一旦組織起來﹐必有許多熱心人參加﹐對於全社區只是舉手之勞﹐成就顯著﹐然後日積月累滾雪球﹐形成慈善醫療大事業。
第四﹐修橋鋪路。 我們有許多穆斯林村莊﹐雖然每個村裡都有了不少富裕的家庭﹐建造了高樓大屋高牆深院大門樓﹐但村裡的道路沒有人管﹐同穆斯林慈善性格極不相稱。 瓦卡夫組織應當動員村民們“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把自家村裡的道路修好﹐向外交通方便﹐有利於老人孩子行走也是善功。 在城市裡的清真寺﹐雖然不需要我們建造寺門前馬路﹐但清真寺週圍的衛生環境必須全市第一﹐不許可那些清真飲食小販們只顧賺錢不顧環境衛生﹐到處扔垃圾潑髒水﹐弄得清真寺門口臭氣熏天滿目瘡痍。
第五﹐造廉價居民住房。 在穆斯林聚居的地方﹐瓦卡夫組織收集則卡特捐款﹐建造廉價住房﹐解決許多買不起房的老人或新工作的年青人面臨的生活難題。 現在流動人口多﹐許多外地穆斯林進城尋找真主的恩典﹐但無處居住﹐清真寺可以開設清真旅社﹐接待這些過路的客人或新進城的穆斯林打工族。 清真旅社必須清真管理﹐收費低廉﹐但住戶必須遵守穆斯林生活規則﹐如到時禮拜﹑禁止煙酒賭博﹑保持清潔衛生。
結束語
伊斯蘭慈善事業“瓦卡夫”跟隨著伊斯蘭在地球上的出現就誕生了﹐歷史悠久﹐發展成熟﹐成為穆斯林社會的一個共同特色。 當代世界﹐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穆斯林更加需要瓦卡夫的高效功能﹐因此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裡﹐發展迅速﹐現代方式的伊斯蘭慈善內容和服務項目不斷完善﹐在許多伊斯蘭國家蓬勃發展﹐如北非﹑東南亞和印巴﹐現代有走向國際化互助合作的大趨勢。 例如在遭受西方列強和以色列侵略和欺凌長達六十年的巴勒斯坦地區﹐主要依靠有組織的瓦卡夫支持他們堅持解放運動的殊死鬥爭。
我們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穆斯林社會﹐瓦卡夫也是急需成立並且完善的機制﹐因為任何時候都有社會分配不均的現象﹐讓我們接受真主的考驗。 實行伊斯蘭社會的瓦卡夫﹐於人方便﹐於己方便﹐人人方便﹐體現了穆斯林社會的優秀特色﹐展現真主對人類社會的普慈恩典。 萬贊全歸真主。
來源:伊斯蘭之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