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2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老子道德經-白話譯文 {共八十一章} 前十章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8-24 13:51: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8-25 11:26 編輯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妙之門。」


白話譯文:

「道」是可以說的,但說出來了,就不是那恆常的「道」。

「名」是可以表白的,但表白出來了,就不是那恆常的「名」。

在還沒有表白前,那個無分別的狀態是天地的本源;

既有了表白,這個分別了的狀態,是萬物生長的母親。

回到恆常而無分別的狀態,便可以觀看到道體的奧妙。

經由恆常而現出分別的跡向,便可以觀看到道體的表現。

無分別的狀態、有分別的跡向,兩者都出於恆常的道體;但在表白上,名稱卻是不同的。

就這樣的不同而又同,我們說它叫做「玄同」。

「玄同」是說在生命的玄遠之源是相通的,這便是「道」;

「道」是萬有一切所依歸及開啟的奧秘之門啊!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白話譯文:

天下人都執著什麼是「美」,這樣就不美了。

天下人都執著什麼是「善」,這樣就不善了。

「有」和「無」兩者相伴而生;

「難」和「易」兩者相伴構成;

「長」和「短」兩者相待而現;

「高」和「下」兩者相待依倚;

「音」和「聲」兩者互為和合,「前」和「後」兩者互為隨從,貫通天、地、人的聖人了然於心, 能用「無為」來處事,用「無言」來行教,萬物就這樣不離開生命之源的道而生長著。

「道」生育了它,但不佔有它;

「道」長養了它,但不依恃它;

成了功,卻不居功;就因不居功,所以永遠不離。

老子道德經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 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白話譯文:

不崇尚賢德的名號,使人民不鬥爭;

不尊貴難得的東西,使人民不盜;

不現出貪欲,使人民的心不紛亂。

聖人治國,放空了心靈,填飽了肚子,柔弱了意志,強了筋骨,守著恆常之道,使人民不執著、不貪欲,使自作聰明的人不敢有所作為,回到不為什麼目的的作為,自自然然就能達到無不治的目的。


老子道德經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 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白話譯文:

道是生命之源啊!

空無地去用它,或且永遠填不滿它。

淵深地像是萬物所匯歸的地方。

挫掉了銳利,解開了紛雜,柔和了亮光,和同了塵世,它深湛難知,卻像是存在你的左右,我們不要老問「它是誰生的兒子啊!」

原來在萬象出生之前它就存在了。


老子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白話譯文:

天地不偏私他的仁心,把萬物視為草編的狗,任其自然;

聖人不偏私他的仁心,把百姓視作草編的狗,任其自然;

天地之間,它就好像個大風箱一般,虛空而沒有盡頭,鼓動它就愈來愈有勁,話多了祇會招來困窘, 倒不如默默守著中道而行。

老子道德經第六章

「谷神不死 是謂玄牝玄牝之門 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 用之不勤 」


白話譯文 :

那川谷之神啊 永生而不死

這就叫根源的生育之門啊

那根源的生育之門啊

這就叫做「天地之根」

它綿綿密密的好似存在你左右,用著用著永不停歇。

老子道德經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白話譯文:

天地是長久的,天地何以能既長且久!

祇因為不偏私地生長著,因此能長久地生長!

聖人了然於心,因此把自己放到後面去,這樣好讓人民能擺在前面來,把自己放在外頭,好讓人民能在裡頭生存!

正因為能沒有私心,所以能夠讓每一個人都成就它自己。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白話譯文:

最上等的善就像水一樣,看似柔弱卻是包容,水的善,利益了萬物,而不與他們爭鬥,處在人所不喜歡的地方,卻因而接近於「道」。

處世要好好學習大地的渾厚,用心要好好學習深水潭子般的包容,交往要好好學習人際的真實感通,說話要好好學習信用的確定,為政要好好學習治事的穩健,行事要好好學習才能的運用,變動要好好學習時機的抉擇,
正因為不去爭鬥,因此不會招來怨尤。


老子道德經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白話譯文:

老想維持著滿盈,倒不如罷了!

老想錘煉使銳利,那便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卻不能自守;

富貴驕慢,將自取其咎;

功成了、名就了,正該是把身退下來的時候,這是大自然之道啊!


老子道德經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白話譯文:

魂魄環抱,和合為一,能夠不離開道?

任使真氣,回到柔和,能夠像嬰兒一般?

滌除污垢,玄妙照見,能夠沒什麼弊病?

愛護人民,治理國事,能夠無為而為?

任由自性,動靜自如,能不柔弱自守?

明亮坦白,四通八達,能夠無執無著?

生生不息,涵和蘊蓄,使其生長,卻不占有,任其作為,卻不依恃,由其生長,卻不宰制,這就叫做玄妙之德啊!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02:3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