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老子道德經-白話譯文 {共八十一章}21/30章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8-25 14:53: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老子道德經-白話譯文 {共八十一章}21/30章

第廿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白話譯文:

最大的德行願景,就是順從著自然大道。自然大道究是何物呢?有無虛實,恍惚難辨!恍恍惚惚中,自然大道顯現了意象;恍恍惚惚中,那意象逐漸轉為具體的形物了;自然大道是何等深遠而幽冥,卻隱含著精誠的動力,自然大道的精誠是真切的,這裡有其確信不移的地方。從古到今,人們用了許多名言概念去建構這世界,它總離不開「自然大道」。就是經由「自然大道」,才能審閱人間大眾各種事物。我何以能夠知道人間大眾各種事物的情狀呢?就憑這「自然大道」。

第廿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白話譯文:

彎曲正所以能伸直,低窪正所以能滿盈,破舊正所以換新,少了正所以能得到,多了正所以造成迷惑。因此,聖人懷抱著整體的道來做為天下人所學習的範式。不自我表現,因此反而明白;不自以為是,因此反而彰顯;不自我誇耀,因此反而功勞長存;不自驕自滿,因此反而得以生長。古來所說「曲折才得周全」這樣的話,那裡是虛飾的話而已呢?實在說來,是應該像這樣的周全才能歸返於道啊!

第廿三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白話譯文:

默然無語,自然天成,暴風颳不了一整個早上,急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誰使得它們這樣子的呢?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讓暴風急雨持續長久,更何況人呢?(人怎可能讓苛政暴刑長久呢?)因此之故,順從於自然大道的,它就和同於自然大道;依循著天真本性的,它就和同於天真本性;一旦失去了自然大道、天真本性,它也就這樣失去了自己。生命和同於自然大道的人,自然大道也樂與相伴;生命和同於天真本性的人,天真本性也樂與相伴;生命失去其自己的人,那自然大道、天真本性也就不願與它相伴。自己守的信諾不足,自然大道、天真本性也就不信任它!

第廿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誇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白話譯文:

墊著腳跟,會站不穩,張大布伐,反而難行!自我表現,反而沒得明白;自以為是,反而沒得彰顯;自我誇耀,反而沒有功勞;自驕自滿,反而沒得生長。像這樣子對於道,可以說是「吃過頭,剩下的飯;做過頭,累贅的行止」,就事來說,會令人心生厭惡,因此有道之士,不願意這樣做。

第廿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白話譯文:

有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之前即已存在。無聲無息的、無邊無際的,敻然獨立,永不遷動;周而復始,運行不已,它可以做為一切天地萬物的母親。我們不知何以名狀它,約定叫它做「道」;勉強地形容它,說它是廣大無邊;廣大無邊而運行不盡,運行不盡而玄遠無際,玄遠無際而又返迴本源。這麼說來,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這麼說來,總體之本源的「道」是創生不已的、普遍而高明的「天」是寬廣無涯的,具體而厚實的「地」是涵藏無盡的,虛靈明覺的「人」也一樣具有自強不息的創生可能。)整個大宇長宙中有這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學習「地」的厚實涵藏,進而學習「天」的高明寬廣,進而學習「道」的本源創生,最後則是效法學習「自然」生成。



第廿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白話譯文:

穩重是輕易的根本,寧靜是躁動的主宰;因此治國的聖人終日離不開承載衣物糧食的車子,即使是華美豐盛蔚為大觀,但平居之時,仍要超然物外,怎麼可以讓那萬乘之君,輕率地治理國家呢?輕率就會失去了根本,躁動則會失去了主宰。


第廿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白話譯文:

善於行事的人,無為自然,不留痕跡。善於言說的人,沉默寡言,言語無過。善於謀畫的人,無心為機,不用計算。善於閉合的人,不用關鍵也打不開。善於結納的人,不用繩索也解不開。如此說來,聖人用常道的善來救人,因此從沒有棄絕人;用常道的善來救物,因此從來沒有棄絕物;這就叫做「承襲常道之明」。這樣子看來,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師;而不善之人則是善人所引以為借鑑的。人們要是不懂得去尊貴他的老師,不去愛惜他所該因以為借鑒的;這樣的人即使有再大的才智,其實卻是大大的迷惑,這道理可真精微玄妙得很啊!


第廿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白話譯文:

要司理那向外的雄心,就得固守那內在的母性,像是天下的谿谷一般;像是天下的谿谷,真常本性永不分離,回復歸返於嬰兒的自然狀態。要司理那彰顯於外的光明,就得持守那涵藏於內的晦黯,做為天下人所學習的範式。做為天下人所學習的範式,真常本性也就不會有什麼偏差,回復歸反於沒有終極的真實之境。要司理人間的榮華富貴,就得記守受辱時的情境,謙卑地像是天下的山谷一般。能謙卑的像是天下山谷一般,這樣子真常本性才得充足,才能回復歸返真樸本源。真樸本源發散為天下萬物,聖人體會運用這個道理,如此才能成為百官之長;如此說來,最完善的制度,就是不要陷入支離割裂之中。


第廿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白話譯文:

想要去握取天下,大有為地來治理它,依我看來,那是辦不到的事!天下就像是一神聖而奧妙的器物一般,不可以「大有為」,不可以「緊抓不放」。「大有為」就敗亂了天下,「緊抓不放」卻往往失去了治國先機。如此說來,就像是人一樣,有時走在前,有時跟在後;有時歔氣為暖,有時吹氣為涼;有時體健剛強,有時身骨羸弱;有時厚實堪載,有時挫折頹廢。因此之故,聖人(做事)不過分,(生活)不奢華,(態度)不傲慢!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白話譯文:

用自然大道來輔佐人主的人,就不會以兵力強取天下,以兵力強取天下,很快就會引發報復!戰爭所在之處,遍地荊棘!大戰之後,凶悍連年。善於用兵的,速求結束,不敢逞強豪取!速求結束,不敢自負;速求結束,不敢誇耀;速求結束,不敢驕慢!速求結束,用兵乃不得已;速求結束,用兵切勿逞強。任何事物,一旦逞強,勢必衰頹老死,這就不合自然大道。不合自然大道必然就會很快消逝滅亡!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00:1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