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9-3
- 最後登錄
- 2019-2-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0
- 閱讀權限
- 30
- 文章
- 9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保險VS儲蓄之關鍵差異
1.主要解決之問題
a.儲蓄:人們之所以會儲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來,預期自己將來有動用資金,
完成生時所需之一切花用。(ex:國外旅遊 、購屋、買車..etc.)
b.保險:人壽保險,則是主要以被保險人的生命身體為標的,進行投保。
縱然儲蓄險包含生存險與死亡險,但基於[保險]本意為風險轉嫁,主要仍在
解決[家庭保障風險],死後保障家人的問題!
Note:儲蓄主要是解決自身生時花費之問題
保險主要是解決身故保障家人之問題
2.保障的有無 + 現金流動性(簡稱金流)高低
a.儲蓄:儲蓄的目的並非保障(純儲蓄流動性高,不鎖金流)
b.保險:保險的本意並非儲蓄(儲蓄險流動性低,鎖住金流)
Note:「如果儲蓄過程中您發生不幸,家人便可以得到一份保障」
這句話將儲蓄為準備自身生時花費+保險解決保障家人目的
看似巧妙結合,實際卻混淆儲蓄與保障各自之價值觀!
學而不思則罔!站在儲蓄或保險的天平兩端,一筆錢若要花在
刀口,敢問買儲蓄險,對保障本身或對儲蓄本身,是否值得?
實際上,一次大地震,足以證明國人熱愛儲蓄險,已導致保障嚴重不足!
然而對於儲蓄端?不考量現金流動性(簡稱金流),[強迫儲蓄]尚且有
一點點可取,「最起碼錢沒有亂花」 ← 此話前提是鎖金流
------------------------------------------------------------------------
結論:儲蓄險 = 儲蓄 + 保障 ,卻無法各取優點
1.儲蓄面:鎖住金流(緊急動用損失大),與存款儲蓄迥異
2.保障面:錢未花在刀口(家庭保障風險未決),與保險本意相左
保險風險轉嫁的事情上無能解決;儲蓄讓自身花費的事上無以自主,
這就是儲蓄險實際上對台灣社會普羅大眾所造就的!
至於業務銷售面,只要標榜還本或儲蓄送保障就說成比較好賣,也不過
是利用「儲蓄是我國國人認為的傳統美德」巧妙混雜於儲蓄險中,使其
遂行銷售,而搏客戶之青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