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3-24
- 最後登錄
- 2022-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051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1227
- 相冊
- 1
- 日誌
- 0
![Rank: 1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狀態︰
離線
|
茶葉的發展 ....
馬可波羅(1254-1324)在他的遊記中曾記載一個中國財政大臣因為濫收茶稅而被罷官。
1557年,葡萄牙在中國澳門建立西方第一個殖民地。關於中國茶的詳細記載開始在西方出現。西方最早記述茶葉的書籍是1559年威尼斯人拉莫修(Giambattista Ramusio)寫的《航海記》(Navigatiane et Viaggi)。在這本書中, 拉莫修引用阿拉伯人哈茲·穆罕默德(Hajji Mahonmed)有關中國茶葉的記述[3]。16世紀進入中國的西方傳教士根據自身經歷將中國飲茶習俗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有葡萄牙傳教士達克魯斯(Gaspar da Cruz 1520-1570)《中國志》[4](1570年)和利瑪竇(Matthien Ricci)《利瑪竇中國札記》(1615年)。但是葡萄牙人沒有大批進口販賣中國茶葉。十七世紀初,荷蘭首先將中國茶葉輸入歐洲。1607年,荷蘭從澳門運茶至印尼萬丹,1610年開始經萬丹轉口中國茶到荷蘭。俄羅斯沙皇米哈伊爾一世於1638年收到其使者從蒙古阿勒坦汗朝廷帶回的禮物,其中就有茶葉。也有一種推測,13世紀蒙古西征歐洲,曾把茶磚帶進俄羅斯地區。
明、清茶文化
明清時期,中國茶業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唐宋茶業的輝煌,主要是表現在茶學的深入及茶葉加工,特別是貢茶,加工技術技術的精深。而明清時期,這種傳統的茶學、茶業及至茶文化,因為經過宋元的社會動蕩,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