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28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73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中國有句俗話:“不打不成器”,說的是傳統觀念下的教子育兒。翻看白蘭地成酒的歷史,發現不單是人不打不成器,白蘭地想要“出人頭地”竟也得槍林彈雨一番。
“打”出來的白蘭地
白蘭地誕生之初其實只是一种經過簡單發酵蒸餾的葡萄酒,口味單一且不易存儲,航運途中經常腐壞,忙碌于地中海和北海的挪威海盜甚至都不願意劫持它。這種情況的改變,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白蘭地的誕生始於法國與西班牙的戰爭。18世紀初的幾年,法國人同西班牙人打得不可開交,酒頓時沒了銷路,存貨積壓,灰頭土臉的酒商只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酒全部存入橡木桶。可當戰後橡木桶再次被打開的時候,酒商發現這種葡萄蒸餾酒完全脫胎換骨,香氣逼人,色澤透著琥珀般的優雅,迷人至極。至此,白蘭地生產工藝的雛形以及根據貯藏時間而制定的等級標準也隨之產生。
與戰爭有很深的淵源
白蘭地聞名于天下也與戰爭有很深的淵源,當年拿破侖馳騁于疆場,每次大戰他都必定帶上白蘭地犒勞功勳卓著的將士。也正是在拿破侖的保護之下,科涅克地區才成為了今天世界上釀造幹邑白蘭地的著名產區。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白蘭地是一種舶來品,但實際上白蘭地的釀造在我國歷史十分悠久。專門研究中國科學史的英國博士李約瑟曾發表文章:白蘭地當首創于中國。然而直至1892年中國第一個葡萄酒企業——煙臺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成立以後,國內的白蘭地才真正得以發展。1915年,在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張裕白蘭地獲得金獎,從此更名為張裕金獎白蘭地。根據橡木桶裏儲存的時間,張裕金獎白蘭地可分為三星、四星、五星這三個等級,相對應的橡木桶貯藏時間分別至少為3年、4年、5年。
無論是國外早期的葡萄蒸餾酒,還是國內張裕通過引進技術,自主創新,幾番拼搏從而奪得巴拿馬金獎的白蘭地,都是幾經輾轉之後才成就一段佳話。中國的俗話說,酒如其人,人生得要雨狂風驟一番才覓得彩虹,白蘭地自然也需塵封數載方能彌香世界。
干邑白蘭地的品飲方法
首先,干邑白蘭地倒入鬱金香杯內約1/3滿,然後用手指捏住杯腳底部,以避免手心溫度傳抵杯中影響酒質。然後其餘品酒步驟如下:
欣賞色澤:拿起酒杯對著光源,觀察干邑白蘭地的色澤及清澈程度。品質優良的干邑白蘭地酒液應呈金黃色或琥珀色,而非紅色。
試驗稠度:將杯身傾斜約45度,慢慢轉動一週,再將杯身直立,讓酒汁沿著杯壁滑落,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此時,杯壁上所呈現之宛如美女玉腿舞動的紋路,即為所謂的“酒腳”。越好的干邑白蘭地,滑動的速度越慢,酒腳越圓潤。
嗅聞香氣:將酒杯由遠處移近鼻子,以恰能嗅到干邑白蘭地酒香的距離來衡量香氣的強度與基本香氣,再輕輕地搖動酒杯,逐漸靠近鼻子,最後將鼻子靠近杯口深聞酒氣,以便辨別各種香氣的特徵與確定酒香的持久力。干邑白蘭地的香氣有淡雅的葡萄香味、橡木桶的木質風味、青草與花香的自然芬芳等。
品嘗佳釀:從舌尖開始品嘗干邑白蘭地,先含一些醇酒在舌間滑動,再順著舌緣讓酒流到舌根,然後在口中滑動一下,入喉之後趁勢吸氣伴隨酒液咽下,讓醇美厚實的酒味散發出來,再用鼻子深聞一次,將所有的精華消化于口鼻舌喉之間。
來源:品酒文化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