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2-24
- 最後登錄
- 2025-2-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76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674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1728年,咖啡第一次引進牙買加種植,由於牙買加適宜的土質、氣候、光照等條件,咖啡品質出眾,種植逐步由聖.安德魯斯擴展到其他區域; 1737年,牙買加咖啡產量達到83000磅/年; 接下來的40年,眾多的私人莊園主出現,直至1800年,牙買加686家種植咖啡的莊園; 由於農奴交易,導致人工成本急劇上升,莊園主不堪成本重負,至1850年,咖啡種植莊園減少到186家; 至1900年,牙買加政府制定了第一個咖啡質量標準,但該標準遭到眾多私人莊園主的抵制,最終沒有實施; 此後,由於缺乏質量標準的約束,藍山咖啡出口質量參差不齊,極大影響了其國際聲譽,至1943年,當時藍山咖啡進口大國加拿大拒絕進口藍山咖啡; 1944年,牙買加政府意識到規範藍山咖啡產業的必要性,重新制定了藍山咖啡產業的三條規範建議:1集中加工藍山咖啡豆,2建立藍山咖啡質量標準,3成立CIB,專門負責對市場的組織、管理以及出口監督者的角色; 1948年,聞名全球的牙買加咖啡局(CIB)正式成立,同時牙買加政府立法《牙買加藍山咖啡產業管理法例》,CIB的主要職責就是通過管理監督提升藍山咖啡質量,重拾藍山咖啡全球聲譽;此時,對於藍山咖啡的定義已經在法例中作了嚴格規定:1賦予包括wallenford在內的4家法定咖啡莊園集中加工藍山咖啡豆,以保證藍山咖啡質量,2生長在3000-5000英尺藍山區域,3藍山咖啡出口分等級:No.1,No.2,No.3,圓豆; 1960年開始,遭受颶風侵襲的牙買加藍山區域,摧毀了大部分莊園的設施和咖啡樹,包括日本在內的國外資本提供了幫助,也取得了大部分莊園的股份和優先進口權,此時,牙買加政府為維護國寶級藍山咖啡的聲譽,仍保留wallenford莊園為國有,並將CIB部分監管職能Wallenford, Wallenford莊園成為CIB的代名詞,肩負管理、革新咖啡產業的使命,莊園管理者也由政府部門任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