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4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前後場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0-24 02:50: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戲班裡負責戲偶操演和口白的藝人,稱為前場,或稱師傅。傳統鑼鼓布袋戲的前場共有頭手(主演)、二手(助手)兩人。頭手除操演主要戲偶之外,還要獨挑大樑,負責全場口白,是戲班的靈魂人物。二手是頭手的助手,一般只負責操演戲偶,和大多數的武打場面,偶爾幫頭手應聲,此外並不負責口白。二手有時由學徒擔任,也有成名的頭手年老後退居二手。

後場指戲班中負責樂器演奏和唱曲的藝人。一般由頭手鼓(鼓手)、頭手絃(絃吹)、二手絃(絃吹)、鑼鈔手等四位樂師組成,每個人操作二到三樣樂器。如同一支小型樂隊。戲界有「三分前場、七分後場」之說,可見後場之重要。

布袋戲依後場使用的地域環境的音樂背景,形成不同的音樂曲風,早期泉州地區使用南管樂,形成南管布袋戲;漳州地區使用潮調,形成潮調布袋戲;19世紀末、20世紀初,採用北管樂,形成北管布袋戲;20世紀時引進京戲的鑼鼓點、戲碼,形成外江布袋戲;採用歌仔戲唱曲,形成歌仔調布袋戲。

來源:文建會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7 09:5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