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00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84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依後場所使用的音樂曲式,台灣布袋戲主要有潮調、南管、北管布袋戲。其中以前二者發展較早。
潮調布袋戲,顧名思義,是後場採用潮調音樂的布袋戲。「潮調」是中國廣東潮州地區流行曲樂的音樂系統。除了廣東潮州,閩南漳州府的雲霄、詔安、東山、平和等縣,鄰近潮州,也流行用潮調為後場音樂。
潮調布袋戲,19世紀中葉便已在台灣演出(發展時間大致和南管布袋戲同時期)。流行的區域範圍較小,主要在漳州地區等潮州人聚集之處。
潮調布袋戲的戲曲音樂與黑頭道士(為亡靈作法超渡的道士)做法事時所用的音樂相近,因此民間又稱之為「師(司)公調」。
潮調最特別的地方是,主唱者唱到一個段落,後場跟著合唱最後幾個音。潮調布袋戲以文戲為主,曲風柔和清雅。但後場音樂人才凋零,觀眾口味改變,潮調布袋戲漸漸沒落。
來源:文建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