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7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33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鹽水老街意指橋南街往北延伸到朝琴路,其中,橋南老街位於鹽水港的舊港口邊,是台南縣鹽水鎮最早的一條街道,是清代鹽水通往南部鄉鎮的交通要道,亦是「鐵線橋古道」的北段,在當時是條通往鹿草到嘉義的道路,人車往來的交通要道。
其中,位在三福路以南、中山路以北、治水路以東、中正路以西的中境里,是鹽水街最精華之地,因此里位處鹽水市街中心,故命名為中境里。今三福路在過去被稱為布街,為清代布庄集中地,在布街與竹仔街交叉口處曾建有不少商號,布街的全盛時期在清代,在日治時期實施街面改造,日昭和形二層樓式的商街取代原本低矮的街屋,並拆除城門、城牆、隘門,將街道拓寬。戰後街面雖又陸續改建,但仍可看到幾棟日式商店的舊建築。雖然舊布街至日治時期已逐漸沒落,不過,至今仍為鹽水鎮的中心商業地帶之一。
中正路在清代被分成三段,最北為前街,即今三福路、朝琴路、中正路交叉口處,因有伽藍廟,日治時期又稱「伽藍廟街」,因位在鹽水三條主要道路交會處,商業活動十分興盛。最南且位於水正里的部份,因有護庇宮(媽祖廟),故稱媽祖廟街,兩街的中段,大致的範圍是中山路黑貓酒家間的路段,因位在伽藍廟和媽祖廟香境的重疊區,一廟一半,故中街或半街。至於被稱為後街部分即今中山路,過去因位在月津港後面(北面)的街道,故名後街,此路是水仙里和中境里的分界,所以郵局、電信局、八角樓都在路北,屬於中境里。鎮公所及鎮農會在路南,所以屬於水仙里。至於今中正路(後街)路南,未於水仙里內的巷道,與八角樓後面的連成巷仔南北對峙,因為是王爺廟(廣濟宮)前的巷道,故有王爺廟巷之稱。
中正路往南則和橋南街相接,目前橋南街則留有清代的街屋,在主屋與街道間延伸成一座單層的單坡向屋簷,古稱「亭仔腳」,供行人遮陽避雨之用。老屋店鋪正上方能保留當時儲存貨物的矩形樓井,且每落間都有天井,另外亦有過水廊的設計,充作廚房之用。近年由月津文史工作室、橋南社區發展協化發起營造「南瀛第一街-橋南老街」活動,開發糯米橋墩、泉利打鐵店、橋南歷史文物館、橋南咖啡屋等景點,試圖重塑舊鹽水港街的風情。
來源:文建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