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93|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民情] 元宵節歷史 一炮雙響活動 [複製連結]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2-3 10:35: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本帖最後由 qazzaq92 於 2011-12-4 10:40 編輯



代元宵節的奔放:偷菜偷燈偷女人 偷者無罪(圖)

倍可親(backchina.com)“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鐘發琉璃台。”隋朝時,隋煬帝就作詩《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歌頌元宵節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古代稱夜為宵,故稱“元宵”。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吃湯圓,賞燈猜燈謎……天地人齊歡樂,不亦樂乎。

  元宵節狂歡慶典的關鍵似乎就在一個“閙”字,“喧聲驅逐夜闌,燈光掩蓋夜色”,元宵夜裡的人們,因夜禁的開放,夜間行動的空間和時間似乎比往常都要自由和開放。在古代,元宵節的到來,便意味着“放偷節”的到來,偷盜在元宵前後幾天可成為名正言順之事。放偷節起源於遼金時。《魏書·東魏孝靜帝紀》記載:“(天平)四年(五三七)春正月禁十五日相偷戲”。說的是北朝拓跋鮮卑族在元宵夜時,相偷戲盛行。

  除了元宵,遼金兩國是嚴禁偷盜的,一經查獲,除依法論罪,更會如現今有些超市強上貼的“偷一罰十”標語一樣,得按照所偷的東西的價值加上數倍賠償。但在元宵的“放偷節”,人們卻是可以肆無忌憚地偷竊的,官府不禁止,也不逮捕。崇禎八年(1635)刊行的《帝京景物略》一書中,作者甚至提及金元時期,元夕“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雖竊至妻女不加罪”不僅偷物還偷人,且妻女為人所竊都不以為忤,這未免也太大方了一點,尚待考證。

  



  明朝《帝鑒圖說》之唐中宗和韋后上元賞燈圖

  南北朝的契丹族是於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夜連續三天“放偷”,女真族則於十六日夜進行相偷戲,“相偷”即為互相隨便偷竊。相偷戲的傳統從魏、齊綿延至隋,愈發熱閙。其後的朝代也受到其遺風的影響,在元宵這天分別有些相偷戲。清初查嗣瑮在《燕京雜詠》中言:“六街燈月影鱗鱗,踏遍長橋摸鎖頻,略遣金吾弛夜禁,九門猶有放偷人”。

  物主對這類“偷竊”行為是什麼樣的態度呢?大多採取相當寬容的態度,因為你偷我的,我偷你的,偷竊在元宵只是嬉閙玩樂的一種方式而已。因此物主只是嚴加戒備,以防失竊而已,並不抓賊,在失竊後也只是去想方取回失物而已。

  宋代洪皓《松漠紀聞》載,人們從契丹人那承襲放偷習俗後,有婦女明目張膽地率領婢妾到他人家趁主人迎客之際偷竊物件。主人發現後,提家用茶食糕點上門贖取。清代廣東文昌縣也存在“元夕偷青以受詈為祥,失者以不詈為吉”的習俗。

  放偷節裡,人們都偷些什麼呢?各地“偷青”的不少。“偷青”即竊取他人蔬園裡少許的青菜。江蘇省《沙川撫民廳志》(清道光十六)提到婦女出門觀燈時,“或私摘人家菜葉,以拍肩背,曰拍油蟲。”

  但也有偷青菜不止偷少許,而是偷菜偷空人家菜園的。一遇元宵佳節,“不論男女老少,不待更深,飯後即出,到處洶洶,勢同掠奪,各園主稍為疏防,即被一掃而空。”這說的是光緒十二年(1886)時,原駐防於柳州的廣西提督率同家屬進駐廣西龍州縣,隨同的家屬將“偷青”之風引進該地,演變到後來,就變成了此種現狀。

  除了偷菜,人們也還偷別的東西,比如偷燈。送燈或偷燈以祝願生子的習俗很早就有。《歲時廣記》引《本草》稱,宋時人認為正月十五日的燈盞可以使人生子,若夫婦共同去別人家偷來,放置床下,當月可懷孕。

  還有民謡唱:“偷了劉家的燈,當年吃了當年生,有了女孩叫燈哥,有的男孩叫燈成。”在舊時元宵節的晚上,家家戶戶門前都燃一些用豆面捏成的或用水蘿蔔刻成的燈。有女子婚後三年不育的,元宵節就上街去偷燈吃,一般偷劉姓和戴姓的,“劉”“留”、“戴”“帶”,取其諧音,意為“留住孩子”,“帶上孩子”。雖是迷信的說法,但也喜慶。

  人們為何獨在元宵放偷呢?據說“元宵放偷是一種別緻的餽贈形式,它是原始共產制的折射。”總之,古人們在元宵不僅玩得不亦樂乎,也是“偷”得不亦樂乎的。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1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2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12-4 10:01:13 |只看該作者
這我還真不知道呢
不過元宵節居然偷東西不用罰
應該是要讓窮人偷一點東西
能購買好吃的食物來過年吧!!

點評

ntyang1961  回文時加註『一砲雙響活動』  發表於 2011-12-5 00:37:17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3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12-10 12:42:13 |只看該作者
一炮雙響活動
元宵節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春天的到來,人們吃元宵、賞燈、猜燈謎,以示祝賀。這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華明朝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於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
道教中,上元節視為天官大帝(堯)誕辰,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別屬天、地、水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節乃天官華誕,故燃燈以慶。終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代,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說。本稱「上元」,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誕。人們在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而中國某省民間則相傳:二千年前,佛教傳入中國,當第一次月圓的時候,人們隱隱約約可以見到月光下有十七位天神在翩翩飛舞,有一年浮雲遮敝了天空,人們突然不見天神蹤跡,十分恐慌,於是紛紛點火把,照亮天空,找尋天神,自此以後,雖然看不見天神,人人卻仍年年點燃火把找尋天神,相延成襲,就變成一種風俗了。後來點火把在一些地區演變成點燈籠或生篝火。
另據史籍記載,元宵節開始於二千多年前的中國西漢時期。相傳漢惠帝劉盈駕崩後,呂后一族控制了政權。呂后卒後,周勃、陳平等元老奮起剿平「諸呂之亂」,擁戴劉恆登基,是為漢文帝。文帝博採眾臣建議,精心治國,使漢帝國再次強盛起來。因掃除諸呂恰值正月十五,所以在每年的這天晚上,文帝微服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以示紀念。漢文帝因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還有說法認為,漢武帝時聽從謬忌之說,對於太一神十分虔誠,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無論是伐南越、得天馬,甚至冬至也要祭祀太一神,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經過祠壇之上,從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習俗。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2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1-12-13 03:22:12 |只看該作者
從小我們就只知道元宵要放燈籠

可不知道是偷的日子啊

看完這篇文章

長了不少知識

感謝分享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3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4 02:0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