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5-27
- 最後登錄
- 2016-1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11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很久以前在某機車雜誌的專欄看過類似的主題討論
其實不管側邊單槍避震,雙避震,中央連桿式避震
都考量到消彌避震器做動時力臂釋放能量對於車輛穩定性的影響
不管基於成本,維修,重量甚至外型的考量~每家廠車場在設計之初就會考慮進去
(有點離題了)
理論上而言對於避震器做動時(吸收以及釋放壓縮能量)對車輛的影響排列應該如下
中置單槍>雙避震>單邊避震
避震器結構重量排列如下
中置單槍>雙避震>單邊避震
以同級避震器而言做的比較
中置單槍>路輪的震動藉由連桿傳遞至中央壁震器吸收動能,好處是不管路輪左右傾倒時的壓縮行程皆能藉由具有剛性的連桿系統平均傳遞
缺點可能就是連桿系統的構成會造成車重增加,不過藉由科技的幫助可以藉由輕量化連桿或是冶金技術偷輕同時擁有等於會是更
好的強度
雙避震>壓縮時由兩隻避震器共同吸收釋放能量,在某些比較激烈的騎乘時左右兩邊壓縮做動時可能會有些微的時間差,比如說右傾過彎時右
避震受力的時間可能比左邊的避震器早一點點以及受力大一點(重心的移動轉移)
(以前騎馬車的時候有裝過後避震拉桿,是為了盡量平衡兩隻避震做動時利的傳遞路線一致,有點類似車輛使用的防傾桿)
單側邊避震>設置在case殼與側邊車台上,由於後輪軸傳遞的動能至車台之間的路線並非直線或是左右對秤的,所以對於來自左邊或右邊動能
傳遞再反應上就有差異
一般而言對而普通的騎乘在現在的造車技術上很難察覺出差異所在,只有在把車子做比較極限的騎乘時才能感覺到差異性
比如說在賽車場上,
以上是小弟個人的潛見,若有高見或是指正請不吝賜教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