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7-20
- 最後登錄
- 2025-7-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37
- 閱讀權限
- 80
- 文章
- 1059
- 相冊
- 0
- 日誌
- 1
 
狀態︰
離線
|
懺悔 . 是啟發良知 . 自我提升的方法 。如何才是自愛?又為何會厭惡自己?波斯匿王靜思後得到兩個結論_ _若身口意行善.
是名「愛己」 ; 若身口意行不善 . 名「不愛己」。
亦即 , 身行好事 . 口說好話 . 心想好意 . 皆行於善業 . 造福業 . 就是愛護自己;一國之主能如此教導人民 . 人人三業清淨.
共造福業 . 即是社會 . 國家之福。 反之. 身 . 口 . 意不行善 . 造惡業 . 會遭人厭惡 . 排斥 . 也受自己厭惡 ; 一國之主行惡 .
人民也會效法 . 國家必定動亂不安。
隨後 . 波斯匿王來到祇園精舍 . 向佛陀分享思惟所得 。佛陀讚嘆他懂得愛護自己 . 防範惡念入心 . 不只自愛 . 也愛護人民 ;
能夠愛人 . 其實就是愛己。
自愛是報恩 . 付出是感恩 ; 懂得自愛就不造惡業 . 能夠付出就能造福人間。 大家務必要改除習氣 . 僅記初發心; 守護道場 .
更要守護己心 . 不造惡業。
全台各地慈濟人正帶領會眾共修《法譬如水》 . 廣開懺悔道場。 希望大家藉此機緣去除自我習氣 . 運用知足 . 感恩 . 善解 .
包容「四神湯」待人。 要將「合」字上面的兩撇合得緊密 . 與人相合無距離。 舊法不能淡忘 . 要用心傳承 . 將早期所見 .
所聞 . 所做 . 多多與人分享。
佛陀覺知宇宙真理 . 其智慧超越時空 ;能夠依循宇宙大覺者的教法學習 . 實是有福 . 要淨心思惟 . 深入佛陀智慧 .
希望這次經藏演繹 . 能讓全球人了解 . 佛法是如此真善美 . 且是入世之法 . 能確實在人間運用。
人人虔誠入經藏 . 心中有共同的愛 . 合心就能發揮力量。
不要認為自己老了 . 該退休了;「服老」 . 就要更認真做- -因為每過一天 . 生命就減少一天。資深慈濟人不只要「合心」傳
承靜思法脈 . 更要以「和」廣招人間菩薩 . 弘揚慈濟宗門。
人不和 . 是非多 . 如何廣招人間菩薩?所以要「合」也要「和」。 「和」字是由「禾」與「口」組成 . 生命靠米量延續 .
慧命亦須不斷吸收資糧才得以成長 . 「和」就是慧命的糧食。「和」. 從互愛 . 關懷的情誼中顯露 . 要讓人感受到團體的
和氣而樂於投入; 人間菩薩越多 . 人與人之間「互愛」融洽 . 就能「協力」發揮良能。
《無量義經》偈文「靜寂清澄 . 志玄虛漠 . 守之不動 . 億百千劫」。 此即靜思法脈之旨; 慈濟宗門則要深入人群 .
從中多看 . 多聽 . 多靜思 . 自能「無量法門 . 悉現在前 . 得大智慧 . 通達諸法」。
希望藉此次懺悔 . 共修 . 大家用心精進 . 去除心靈垢穢 . 改變習氣;即使還不能達到像佛陀一樣通徹宇宙真理 .
至少要回歸圓明之德 . 為自己留存生生世世都帶得來也帶得去的「慧命資糧」。
慈濟證嚴法師注
|
|